第十节 帮我练兵吧
因刘仁愿不忍而作罢。

  同年,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平定百济。

  战后,刘仁愿被任为都护,与新罗王金春秋的少子金仁泰共同镇守百济都城泗沘城。

  唐朝在百济设立熊津都督府,任命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

  但王文度在渡海时病亡,高宗于是授刘仁轨检校带方州刺史,代替王文度统军。

  显庆六年,百济旧将僧道琛、鬼室福信等人立故王子扶余丰为王,兴起百济复国运动,起兵反抗唐军,围攻刘仁愿于府城。

  刘仁轨与新罗军一起援救刘仁愿,并击退围攻百济军,与城中的刘仁愿会合。

  当时,苏定方围攻高句丽都城平壤已久,因战事不利,又值大雪,遂退出平壤。

  刘仁轨自请留守百济。

  高宗令刘仁轨率部前往新罗,与金法敏商议唐军去留的问题。

  众将士都想回国,刘仁轨说:“按照《春秋》的义理,大夫出征国外,只要是可以使朝廷安宁、国家有利的事,就得专心一意地去做。如今皇上准备消灭高丽,首先消灭了百济,留下部队镇守,控制了它的要害。虽然叛贼强横,但它的兵卒劳役并不充足,我们应当磨好刀枪,喂饱战马,趁它没有准备,打它个措手不及,百战百胜万无一失。到了胜利无疑的时候,摆开决战阵势,驱马传递文书请求朝廷增派军队,声援接应,敌人就可消灭了。眼下平壤没有攻克,熊津又放弃了,那么百济死灰复燃,消灭高丽就不知是哪年哪月了。我们虽然驻进了新罗国,但这正像客人一样,发生了不称心的事,后悔还来得及吗?百济的扶余丰对鬼室福信心怀猜忌,貌合神离,势必支撑不了多久。我们应当坚守待变,届时再乘乱消灭他们。目前还不可轻举妄动。”

  刘仁轨的谏奏不但让高宗满意,众臣也交口称赞。

  事态的发展果如其料。在时机成熟后,刘仁轨先发制人,派人侦察扶余福信修建的真岘城军情。

  随后,他引新罗军乘夜袭击真岘城,悄悄攀墙,至拂晓破城而入。

  唐军自此“遂通新罗运粮之路”。

  百济王扶余丰猜疑鬼室福信争权,将其杀死。

  他又闻唐军骤至,急遣使者到倭国、高句丽求援。

  龙朔三年,倭国将领毛野稚子等率二万七千人攻新罗,朝廷令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率军渡过渤海到来,与刘仁轨等会师。唐军士气因而大振。

  这时,众将讨论进攻目标,有人说:“加林城是水陆交通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