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节 典狱
走着走着,想到那东方虬如今就被枸押在这样的重狱中,梁王武三思的心情顿时好了很多。

  十多天前,天子使臣到了嵩山见到他后劈面就问该如何处置东方虬,丝毫不给他一点考虑思索的时间。

  武三思张口就要说杀,却在话要临出口的时候又变成了替东方虬求情。

  那天使听完他的话后什么都没说,并坚决拒绝了他设下的饮宴转身赶回了洛阳宫城。

  随后这事儿就没了下文儿,就连姑母身边侍候的人也探不出半丝风声。

  这十天里他每天总会想到这事儿,但直到现在他也不清楚当初替东方虬求情的举动到底是对还是错,姑母天子又会怎么看待他的这一举动。

  以至于到后来他每一想到此事时心情都会很烦躁。

  越是如此他就越恨东方虬,当初真是瞎了眼,怎么会看上这么个蠢货?

  自从李唐开始就有科考,谁都知道科考免不了人情关说,要不哪儿有那么多行卷的?

  问题是前面那些个礼部主司的郎官们负责这事时好歹还知道要把握个分寸。

  一方面是人情归人情,考卷总不能做的太差。

  另一方面是在录取的人中总会留下一定的份额给那些个诗名颇著却出身寒微的士子,这样一旦放榜总会好看许多。

  偏偏东方虬是个蠢到家的人,愣是把这次的榜单做成了权贵榜,进士、明经和明法三科却几乎都是权贵子弟。

  甚至还有一个连《论语》都读不全的子弟也上了明经榜。

  要知道这人可是洛阳权贵圈子里有名的蠢货。

  更让武三思愤怒的是当初陈平安分明是反对这样安排的,偏生东方虬从自己这里骗了一封信去,并凭借这封信压服了陈平安。

  最终整出了那样一份皇榜,并引了一场震动天下的贡生暴动。

  天地良心,他武三思这次是给了东方虬名单,但名单里的人不过只有十七个。

  十七个里他注明是进士科的其实只有七人。

  另外十二个则是八明经四明法。

  若是东方虬老老实实按他的这个安排。

  即便陈平安也有要安排的,那也还能剩下一半的名额给那些个各地赴京的寒微士子。

  有一半货真价实的知名寒微士子装点门面,这样的榜单即便也会有人不平,但总算说得过去也断然出不了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