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 大唐的第一次科举
emsp; 李行周之所以兴奋到想要仰天长啸的地步。

  就在于这个极其险僻的诗题他是见过的。

  高考考场上突然碰到一道分值高到能影响将来录取结果,却又极难的题目。

  偏偏这道题目你之前曾在很生僻的资料上看到并做过。

  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那当然是……

  爽飞了!

  三百年唐朝,定制举行的科举至少也有两百多年。

  但在这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在除了李白之外几乎所有旗帜诗人都参加过的进士科考场上却罕有名篇佳作。

  原因就在于这种考诗的方法规定太死,诗人们又太紧张,所以难有佳作也就很正常了。

  但万事总有例外,尽管这极低概率的例外是凤毛翎角般的存在,但终究还是有的。

  杜甫没有在进士科的考场上留下足可传世的经典名作。

  维没有,孟浩然没有,高适、岑参、白居易、元稹、李商隐、杜牧等等都没有。

  但有一个人却正是凭借着考场上的一首科考诗扬名诗坛,并最终登上了其所处时代的诗坛巅峰。

  尽管他后来又写过很多诗,其中也有不少好诗。

  终其一生,这首在考场上写出来的科举诗仍然被公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人便是唐大历时期当之无愧的试坛领袖,位居大历十才子之首的钱起钱仲文。

  他参加的那场考试中,给出的诗题就是《湘灵鼓瑟》。

  时空错乱也罢,蝴蝶翅膀也罢。

  总之这道本应该在中唐时才会出现的考试诗题居然提前出现,还堪堪被李行周碰上了。

  苍天有眼!

  以堪称三百年唐朝诗歌史上最巅峰的“科考诗”来迎战这次科举,这要是还考不中……那简直就是没天理了!

  这样的可能性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虽然考试还远远没有结束,李行周心中已是笃定无疑。

  心情大好,在这个无比紧张的考场上,在所有士子们都埋头苦思,不敢稍有分神的考场上。

  李行周甚至放下了手中的羊毫细笔,抬起头向北方的天空投去了带有温暖笑容的悠远一瞥。

  善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