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做事难
��是,农庄那边刚接受,必须去了解情况。准备上路的时候,崔成回来了,一身官府骚包的不行,拉着李诚的手道:“二郎,这次要帮帮为兄。”

  “嗯?啥事情,保证尽力。”李诚答应的很干脆。

  “李刺史上奏朝廷,推行城管和卫生条例,中朝通过之后,朝廷下令,在长安县试行。”崔成有点不好意思的低声解释,李诚长大了嘴:“啥?那个,我今天要去农庄看看啊,要不大兄另外找人帮忙?”

  李诚说着转身要走,却被崔成抓住衣袖,可怜巴巴的看着他,李诚幽幽叹息:“就知道那个农庄丢过来不是啥好事啊。”崔成频频拱手,陪着笑脸。李诚咬咬牙:“行,那就兄弟一起闯。长安城里多一个强项令,诚为大兄爪牙。”

  收拾收拾,一起出门,李诚关心的问一句:“京兆伊是哪个?”

  “什么京兆伊?本朝没有京兆府,长安诸事,归于雍州牧掌管。”崔成没想到这货小白至斯,脸上露出些许优越感。李诚倒也没在意:“没有京兆府啊,那雍州牧是哪个?”

  崔成差点从马背上掉下来,一脸关爱智障的表情。李诚倒是非常坦然,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摔过,明白?”崔成点点头,认可了这个说法,赶紧给李诚科普:“(贞观)八年,越王李泰封雍州牧,十年,改封魏王,遥领相州都督。”

  贞观年间除了太子之外,待遇最好的是谁啊?李泰呗!这货差点就当上太子了,而且这货还是个文青。偏偏李世民就是喜欢他。想到这货的文青属性,李诚有点担心了,卖弄(抄袭)这种事情做的多了,名声是有了,伴随的危机也就来了。这个危机是啥啊?李泰呗。这货知道李诚写(抄)的诗,还不跟长了狗鼻子似得嗅过来,那还能叫文青?

  李诚浮想联翩,有点走神的自言自语:“原来是这个文青,md,文青是病啊,得吃药。”

  崔成听傻了:“二郎说啥呢?文青,病,还要吃药?”

  李诚摇摇头:“没啥,就是想提醒大兄,离魏王远一点。”

  崔成翻翻白眼:“为兄就算想靠近魏王,那也得能靠的上啊。雍州诸事,主管乃州府长史。魏王不过挂个虚名罢了。”李诚听了立刻明白了,感情这货就是吃空饷,没想到唐朝已经这么干了,看来很多现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从历史学来的。

  雍州长史是谁?李诚正准备问呢,脑子里给出了答案——杨纂。《从善第二十》说的就是杨纂的事情,李世民因为一桩案子,还夸杨纂知晓大义。

  到县衙,见过县丞、县尉,这就是一个领导班子。李诚没有引起众人的注意,都拿他当崔成的跟班看待。对此李诚也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