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骑士精神
��下,难免有一些小人会借机发难。

  鉴于敌军的数量是己方的一倍左右,易卜拉欣也没有责备侯赛因的意思。

  他可不是明帝国的皇帝,善于指挥作战,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侯赛因等将领身上了。

  之前贾马尔能够以少敌多,大败敌军,便算得上是一次非常经典的胜利了。

  觉得值得大书特书,奥斯曼帝国出版的各大报纸都刊载了整个过程。

  今年,易卜拉欣也需要得到一次胜利,规模自然要比去年的更大才行。

  不过到了这个地步,双方向布达佩斯不断增兵,便有在此地进行战略决战的意味了。

  易卜拉欣也打算继续增兵,起码要达到五十万人,再加上一堆坦克、重炮、飞艇,才觉得心里有底……

  侯赛因不是说敌军兵力很多吗?

  这问题很容易解决!

  把那些已经投靠帝国的波斯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还有废柴一样的瓦拉几亚人,连战场附近的匈牙利人,全都塞到前线去。

  五个种族,一家出五万,那就是二十五万了,加上已经在前线对阵的帝国部队,总兵力不会都超出预期了。

  这些人会不会打胜仗,易卜拉欣没有义务,也不会教授他们如何打胜仗,这些都是侯赛因等人的责任。

  他的工作就是让手下给侯赛因送去足够数量的士兵,不能指望这些人打胜仗,给自己人壮胆总是可以的吧?

  等位于欧洲的奥斯曼属地春耕完毕,易卜拉欣便让亲信将领奥库过去征兆士兵。

  虽然是强征,但也有好处,只要在战场立功,未来两年便可以享受全额免税待遇。

  已经享受此待遇的波斯尼亚星月人,可以用战功兑现明帝国的诸多商品,没有上限。

  一六七七年六月,从巴尔干、匈牙利、瓦拉几亚等地应征入伍的士兵便在奥库的带领下,连同一万本土士兵,抵达了多瑙河以西的战场。

  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双方仍然在对峙,谁也不肯率先进攻。

  此前的经验教训告诉双方,在堑壕战流行之后,谁先进攻谁先输!

  侯赛因得到了援军抵达的消息,并未表现出太高的兴致。

  因为前番围攻维也纳,就是这帮垃圾率先崩溃,导致自己功败垂成。

  他们打打顺风仗还可以,像这种战略决战,就绝对不要指望了,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