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章 蔡邕请辞
茅坑不拉屎,这种事儿,他蔡邕做不出来。
眼下又出了大运河的事情,董明还要修路。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每一件事还有大事儿,要事!牵扯了无数的人力、物力、财力。丞相府要居中调度调节,他蔡邕,吃不住。
真要硬抗,可能来年开春的时候,他蔡邕的坟头草都开始冒出新芽了。
死倒是无所谓,蔡邕更怕耽误事儿。不管是修路还是大运河,那都是国家大计,出一点差错,那真的是上对不起皇帝,下对不起百姓,中间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了。
这是一个道德标准很高的人,混吃等死的事儿他做不出来。
“陛下,老大人既然身体欠佳,陛下准了便是。不过老大人就不要还乡了。还是在洛阳待着,平日里也不用管事儿,更不用上朝。但是陛下若是有了疑问,老大人还是得给陛下解答。”董明提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陛下和老大人,觉得如何?”
蔡邕自然是答应的,他虽然身体不行了,但是要说一下子闲下来,那也有些吃味。董明这个办法好,虽然不在权力中心了,但是还能有些作为,不至于人走茶凉。
至于刘辩,就算不答应也不行了。蔡邕是铁了心要告老还乡,眼下能留在洛阳,已经是一件好事情了。
“既然如此,就按照老师说的办吧。”刘辩有些无奈。
董明看了一眼刘辩,见他脸上还带着对蔡邕请辞的无奈,心里又是满意又是不满。满意的是,这位是个重感情的人,不满意的是,这位不是个合格的皇帝。
蔡邕怎么着也是元老级别的大臣,又做过宰相,在朝堂上的影响力还是很高的。这么一个老头要告老还乡,刘辩挽留一下很正常。但是真的不想让人家走,那就是脑子有问题了。
皇权与相权,天生就是对立的。以一个人的思维来看待刘辩的行为,那是值得称道的;可是以一个皇帝的思维来看待刘辩的行为,那就是有些拎不清了。
刘辩正确的做法是挽留之后,该让蔡邕退休就让蔡邕退休,名望、钱财什么的都给安排上,让人家风风光光的退休。最好再来个十里相送,彰显一下君臣情谊。
当然,不满归不满,董明更喜欢眼下这样做的刘辩,有人情味儿。
刘辩跟蔡邕君臣二人,在说着体己的话。董明在一旁,没有走,而是想着蔡邕的接任者,该是谁比较合适。
眼下有资格接任的人其实屈指可数:朱儁、皇甫嵩、袁隗、袁逢、郑玄、杨彪、阴循,外加几个宗室。
在董明看来,如果是朱儁和皇甫嵩�
眼下又出了大运河的事情,董明还要修路。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每一件事还有大事儿,要事!牵扯了无数的人力、物力、财力。丞相府要居中调度调节,他蔡邕,吃不住。
真要硬抗,可能来年开春的时候,他蔡邕的坟头草都开始冒出新芽了。
死倒是无所谓,蔡邕更怕耽误事儿。不管是修路还是大运河,那都是国家大计,出一点差错,那真的是上对不起皇帝,下对不起百姓,中间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了。
这是一个道德标准很高的人,混吃等死的事儿他做不出来。
“陛下,老大人既然身体欠佳,陛下准了便是。不过老大人就不要还乡了。还是在洛阳待着,平日里也不用管事儿,更不用上朝。但是陛下若是有了疑问,老大人还是得给陛下解答。”董明提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陛下和老大人,觉得如何?”
蔡邕自然是答应的,他虽然身体不行了,但是要说一下子闲下来,那也有些吃味。董明这个办法好,虽然不在权力中心了,但是还能有些作为,不至于人走茶凉。
至于刘辩,就算不答应也不行了。蔡邕是铁了心要告老还乡,眼下能留在洛阳,已经是一件好事情了。
“既然如此,就按照老师说的办吧。”刘辩有些无奈。
董明看了一眼刘辩,见他脸上还带着对蔡邕请辞的无奈,心里又是满意又是不满。满意的是,这位是个重感情的人,不满意的是,这位不是个合格的皇帝。
蔡邕怎么着也是元老级别的大臣,又做过宰相,在朝堂上的影响力还是很高的。这么一个老头要告老还乡,刘辩挽留一下很正常。但是真的不想让人家走,那就是脑子有问题了。
皇权与相权,天生就是对立的。以一个人的思维来看待刘辩的行为,那是值得称道的;可是以一个皇帝的思维来看待刘辩的行为,那就是有些拎不清了。
刘辩正确的做法是挽留之后,该让蔡邕退休就让蔡邕退休,名望、钱财什么的都给安排上,让人家风风光光的退休。最好再来个十里相送,彰显一下君臣情谊。
当然,不满归不满,董明更喜欢眼下这样做的刘辩,有人情味儿。
刘辩跟蔡邕君臣二人,在说着体己的话。董明在一旁,没有走,而是想着蔡邕的接任者,该是谁比较合适。
眼下有资格接任的人其实屈指可数:朱儁、皇甫嵩、袁隗、袁逢、郑玄、杨彪、阴循,外加几个宗室。
在董明看来,如果是朱儁和皇甫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