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章 变法(三)
那某家就没问题了。”袁绍见董明不说,也没有再问。见刘宏不说话,他就知道这件事肯定只有这君臣二人知道。问多了,反而招人烦。

  “虽然变法这件事,朝官们还没有达成一致,但是事情已经可以先做了。”董明这个时候开口道:“事实上,尚书台在月初就已经开始动作了。”

  刘宏闻言表情没变,很显然这件事他也是知道的。蔡邕也是面无表情的模样,他也是知道的。

  其他人都看向了董明。

  “都是一些小修小补,用的也是可信的人。”董明解释道:“如今要做的,就是赶快在朝堂上统一思想,让变法的事情赶紧通过。有些条款是可以商量的,不过底线不能丢。待会儿某家一一跟各位同僚交代。”

  说着,他又对袁绍说道:“这些日子尚书台需要司隶校尉的援助了。”

  “好说好说。”袁绍闻言一笑,他知道,甭管董明找他帮什么,但是这件事做好了就是大功一件。

  董明在给他们交代细节和条款的商议底线的时候,洛阳城外。

  刘威、戏志才、荀璦三人带着人,正忙着将高尚等人从西池村运来的东西一车一车的往一个大院子里搬运。

  “这批种子够用吗?”高尚满头大汗的走到刘威跟前,气喘吁吁的问道。

  刘威闻言笑了笑道:“自然是不够用的,不过眼下这些种子全都用在军屯上,倒是足够了。但是明年,你们的担子可就重了。一旦军屯这边产量上来了,接下来肯定要推向全天下的。怎么样,有信心吗?”

  高尚闻言咧嘴一笑,道:“这事儿有没有信心都得给老师办成了。”

  “这倒是。”刘威笑了笑。

  一旁的荀璦这个?时候接口道:“对了,老师说的棉花找到了吗?”

  “哪儿能这么快?”高尚闻言摇摇头道:“这件事儿才开始办,一来一回就得耗费不少时间。估摸着明年才能见到种子,等培育好了能够适应大汉朝的土壤气候条件,最早也得两三年才能推广。”

  “倒也不急。”戏志才道:“眼下老师的变法,以农业为主。按照老师的话说,先把百姓们喂饱了,才有力气干其他的事情。两三年之后,良种也推广的差不多,只要遇上好年头,百姓们就能腾出手搞手工业了,到时候正好。”

  “这一批种出来亩产能达到多少?”刘威问了一句。

  “嘿嘿,平均下来的话,亩产能达到三石。最低不会低于两石半,上限是五石一亩。当然要是在咱们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