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章 变法(二)
�。事实上,董明所写的每一条政策,都是跟刘宏解释过,商量过的。就在杨彪四处奔走的时候,董明直接就找上了刘宏,君臣二人商量了好久才定下来。
这一次,杨彪其实就是为王前驱。就跟秦末一样,第一个起来造反的,肯定不会是最后坐上龙椅的。
东西虽然多,但毕竟是有限的,很快陆陆续续就有人看完了。有的人一脸兴奋,觉得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之大时代;有的人心里有些不屑,觉得我上我也行;还有的人怒目圆瞪,看那模样就知道做好了跟董明撕逼的准备。
“尚书令,给诸位臣工解释一下吧?”刘宏见百官差不多都看完了,便对董明说了一句。
董明自然不会怯场,扫视了一眼全场然后道:“大家也都看了,有什么问题直接问吧!”
“敢问尚书令,税制改革成效能否保证税收?尚书令大人应该明白,眼下大汉朝百废待兴,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尚书令这税制改革,直接就把朝廷各项税赋给免除了,仅靠农业税、商税和财产税能够支撑国家运转吗?”第一个开炮的赫然是杨彪。
杨彪跟其他人不一样,有什么事儿自己就上了。若是袁逢这种人肯定会躲在自己的小老弟后面遥控指挥,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大家面皮上都好看一些。
杨彪虽然在变法这件事上很是保守,提出的各种策略也都是修修补补,但是并不代表者他的政治智慧有问题。只是时代的局限性,让他显得有些掉价罢了。眼下抛开变法来说,光说他的眼光,绝对是一流。
董明的所有变法,最核心的其实就是税收部分。原因也很简单,甭管要干嘛,钱袋子得充足才行。依着董明提出的税制改革,按照大汉朝目前的情况,很快就会财政崩溃。
但,董明自然也不是傻子,既然敢提出来,就肯定有解决的办法。第一点,不能明面上说。但是董明跟刘宏已经达成了一致,变法的前期支出先从内帑出,等农业方面稳定下来之后,再从财政出。
至于第二点
“大人多虑了。”董明笑着回道:“税制改革又不是立刻就动手去做。按照计划,应该是在五年之后,才会改革税制。在这之前,税法是不会动的。因此我们有五年的时间,把农业、商业做大做强。”
“那万一做不到呢?”杨彪反问道。
董明摇摇头道:“那某家问大人一个问题吧?”
“你问。”
“大人可知道眼下大汉朝一亩地,平均产量多少石?”董明问了一个很实在的问题。在场很多人都做过亲民官,自然知道。
<
这一次,杨彪其实就是为王前驱。就跟秦末一样,第一个起来造反的,肯定不会是最后坐上龙椅的。
东西虽然多,但毕竟是有限的,很快陆陆续续就有人看完了。有的人一脸兴奋,觉得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之大时代;有的人心里有些不屑,觉得我上我也行;还有的人怒目圆瞪,看那模样就知道做好了跟董明撕逼的准备。
“尚书令,给诸位臣工解释一下吧?”刘宏见百官差不多都看完了,便对董明说了一句。
董明自然不会怯场,扫视了一眼全场然后道:“大家也都看了,有什么问题直接问吧!”
“敢问尚书令,税制改革成效能否保证税收?尚书令大人应该明白,眼下大汉朝百废待兴,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尚书令这税制改革,直接就把朝廷各项税赋给免除了,仅靠农业税、商税和财产税能够支撑国家运转吗?”第一个开炮的赫然是杨彪。
杨彪跟其他人不一样,有什么事儿自己就上了。若是袁逢这种人肯定会躲在自己的小老弟后面遥控指挥,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大家面皮上都好看一些。
杨彪虽然在变法这件事上很是保守,提出的各种策略也都是修修补补,但是并不代表者他的政治智慧有问题。只是时代的局限性,让他显得有些掉价罢了。眼下抛开变法来说,光说他的眼光,绝对是一流。
董明的所有变法,最核心的其实就是税收部分。原因也很简单,甭管要干嘛,钱袋子得充足才行。依着董明提出的税制改革,按照大汉朝目前的情况,很快就会财政崩溃。
但,董明自然也不是傻子,既然敢提出来,就肯定有解决的办法。第一点,不能明面上说。但是董明跟刘宏已经达成了一致,变法的前期支出先从内帑出,等农业方面稳定下来之后,再从财政出。
至于第二点
“大人多虑了。”董明笑着回道:“税制改革又不是立刻就动手去做。按照计划,应该是在五年之后,才会改革税制。在这之前,税法是不会动的。因此我们有五年的时间,把农业、商业做大做强。”
“那万一做不到呢?”杨彪反问道。
董明摇摇头道:“那某家问大人一个问题吧?”
“你问。”
“大人可知道眼下大汉朝一亩地,平均产量多少石?”董明问了一个很实在的问题。在场很多人都做过亲民官,自然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