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两条道路
; 要是找一个罪魁祸首的话,拿外交信誉当做儿戏的汉密尔顿公爵,还有坐在旁边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必须应该为这一次惨败负责。

  “陛下您可以选一些人留下来,维持本土的秩序。”所以,外交大臣决定把丘吉尔踢出内阁,找一个更好的归宿:“而丘吉尔首相,可以带着国王陛下流亡到美国去……”

  听到这个提议,本来没有任何反应的丘吉尔,抬起了自己圆滚滚的脑袋。

  去美国建立一个流亡政府?去做和戴高乐一样的事情?领导一些边缘的殖民地,集结一些黑人和阿拉伯人……

  想起这些来,丘吉尔就觉得自己的末日将近了。可是他不能否定这个建议,因为一旦条约签署,他的处境会非常不利。

  作为一个抵抗到最后都不愿意和谈的首相,是一定会引咎下台的。而失去了权力和身份,对于丘吉尔来说就和死了没有什么区别。

  德国人会索要他,并且把他当做战犯审判绞死。即便是不光明正大着来,也可以在英国政府的默许下,安排杀手杀掉他泄恨。

  比起在英国做一个默默无闻的老头子,去美国继续领导英国的部分殖民地,抵抗德国的残暴侵略,似乎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而且,现在走,还是奉命离开。带着两边下注的使命,作为挽救英国的另一条道路存在,当然比留下更吸引人。

  不得不说,丘吉尔动心了,如果可以带走国王陛下,那他就可以继续在美国抗击德国,甚至可以举起正义的大旗。

  可惜的是,他仅仅只是想想,就知道这个想法国王陛下是不会同意的。

  丢弃自己的人民,去外国做一个流亡政府的国王陛下,绝对不是英国国王的一个好选择。

  虽然许多国家的皇室选择逃亡,可那是在已经实际上亡国的前提下。

  现在的英国可不是亡国,而只是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罢了。如果这个时候国王离开本土流亡海外,名不正也言不顺。

  毕竟,条约本身是要国王和首相签字承认的,首相可以罢免,国王可不能随便更换一个。

  你签字认输了之后,再带着人离家出走继续抵抗?别管最后胜利属于谁,反正皇室的信誉和脸面都已经丢光了。

  所以,英国国王八成是不会离开的,乔治六世也果然否定了自己离开的提议:“作为国王,我,我不能,不能抛弃我,我的人民……”

  乔治六世说的冠冕堂皇,可是丘吉尔知道自己如果选择离开,就只能自己一个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