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又庆余年(3)
  这一年临近过年的时候,村里零星的鞭炮声总是响个不停。

  大概那个时代,孩子们没有多少可以娱乐的,而过年的时候放鞭炮,则是他们最大的乐趣了。

  他们也不会像现代这般,把鞭炮成串地点来放。而是拆散开来,一个一个地放。

  那时候,家里普遍不富裕,成串地放鞭炮,还是承受不起的。

  孩子们买了鞭炮来,都是宝贝地不得了,拆开来,放在口袋里,一个一个地点了燃放着。

  即便如此节约,也不见得够他们放到过年。往往是初一的时候高兴,头脑一热就放了个干净,到初二就得去人家门口上,捡拾大人们成串放过,没有响的了。

  这样的经历,姚远小时候是有过的。现在听着外面不断传来的,零星的,孩子们放鞭炮的声响,心里就不由生出许多的怀念来。

  老天爷给他机会,又让他回到了这个时代,他是幸运的。

  天刚刚擦黑的时候,外面的鞭炮声就密集起来,且有成串的鞭炮声不时夹杂期间。

  那时候的除夕,没有电视里的联欢晚会,更没有电视。

  一般人家里,吃个肉馅的饺子就不错,也不会有像姚远这样,准备丰盛的年夜大餐的。

  所以,密集的鞭炮声会不间断的响过午夜,大人孩子们都会在屋外放烟花爆竹,共同守岁。

  也就是在天开始慢慢黑下来的时候,姚远的大菜就开始了。

  他事先在姜姨这边的炉子上,炖上一个铝锅,装了水的锅里,又放了一个带着盖的瓦罐。

  瓦罐里,是早就收拾好的一只鸡,里面放了红枣、栗子和葱姜佐料。没有料酒,就用黄酒来替代。其余就是油盐酱醋糖了。

  瓦罐带着盖,在水里煮着。这样,罐里面的味道就不会散失掉,味道就比直接用锅煮要好的多。

  这叫黄焖栗子鸡,是他从买的菜谱里学到的。

  姜姨家的炉子上炖着鸡,其余的菜,姚远就挪到自己家的炉子上来做。

  他也和姜姨一样,做炸肉。但他做炸肉的办法,就和姜姨有区别了。

  他把淀粉加上水,弄的跟稀饭糊涂差不多,再在里面打上两个抠了蛋黄的鸡蛋,利用鸡蛋清的黏合特性,让淀粉汁在事先用花椒水加盐泡好的猪肉上,薄薄地挂一层,然后把锅里的油加热到冒烟,再把挂了糊的肉放到热油里。

  面糊遇到热油,四周立刻泛起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