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
  江春华挎着包小跑进收发室,两只长辫子随风飞舞。

  收发员已经把包裹挑出来放在桌上,江春华看了下邮寄地址和收件人,摁上红泥按下了手印。

  “春华啊,谁寄的东西呀?看这地址你们家还有山沟沟里的亲戚?”

  收发员大妈同样是家属院的人,彼此谁不认识谁啊,这会子难免好地问道。

  江春华噗嗤一笑,摆手说道,“哎呀大妈,我家有什么亲戚您还不知道吗?是三妹寄回来的东西,八成是报平安的。”

  收发员大妈瞄了眼鼓鼓囊囊的包裹,明显不信。

  不过她也知道江家有个孩子为了填补指标,去乡下当知青去了。

  江春华不再多说,拎起包裹步回家,路上左看右看,看不出来里面啥东西。

  江母江父都在家等着,他们家平时没什么人会寄来东西,算算时间,八成是老三寄回来的。

  江母双手握着,在小客厅里走来走去,不停的向门口望。江父虽然拿着一本书端坐在桌子前,可书页很久没翻动了。

  直到蹬蹬蹬的脚步声接近,江春华拎着包裹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爸,妈,应该是三妹寄来的,我看地址上写的是柳家湾。”江春华跑的气喘吁吁,将包裹放到桌子上才坐下喝口水。

  江母抹了把泪,对着包裹上封条仔细看了又看,确定是她家三闺女寄回来的东西。

  “妈,赶紧拆开看看是啥。”江春华找出了剪刀来。

  江父已经放下了,同时看过来。

  江母小心剪断封条和绳子,一边说,“能有啥,你妹子在那穷乡僻壤的地儿受苦受罪,家里多多补贴才是正经,哪还盼着她寄东西回来,啊?”话里语气严肃。

  说起来父母疼爱幼小,同时对大的孩子辛苦培养寄予期望,也对孩子的弱者更上几分心。

  若说之前江母看重老大老二,百般谋划把工作传到他们手上,老三江秋月如同小透明般不受重视。

  那么现在前两个孩子都有了正经去处,前途可期不用父母多操劳,而插队当知青的老三就显得格外吃亏受委屈了。

  俗话说,远的香近的臭。

  江母的慈母心一日日的开始偏向远在他方不知归期的三女儿,对正式参加工作风光靓丽的大女儿难免起了一丝怨怼。

  江春华嘟嘟嘴不再多说话,免得她妈又莫名其妙地冲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