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
��。

  江母剪断打包的最后一根尼龙绳,包袱皮散开,露出其上一封信纸和下面两个小小的卡其色书包。

  江父手拿走了信纸,戴上眼镜仔细看上面写的内容。

  江春华好地把小书包掏出来,惊地说,“这是三妹买的还是做的?真好看。”

  她摸摸书包里面,又看看外面的小红花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绣字,感觉料子不错,比供销社卖的帆布摸着顺手。

  江母接过去摸了又摸,说是帆布的料,肯定是老三从哪儿寻摸的好料,巴巴地做成书包寄回来,有那料子咋不做一条裤子穿身上。

  还不是想着家里两个上学的弟弟。

  帆布书包做的小巧好看,又是红花绿草的,一看就是给小孩子上学用的。

  何况书包上面,江秋月还特意缀了两小只的名字呢。

  此时江夏日和两只小的正好下学回来,看到了桌上的东西。

  双胞胎知道是三姐给他们做的后,立马高兴地背起来试试。

  还把不多的课本和笔盒放进去,以前旧旧的小布兜被他们抛弃掉再也不想用啦。

  江母说老三在那儿当知青不容易,以后每月都要匀出些东西寄过去补贴。

  江春华没意见,只要不下乡当泥腿子,她少吃少喝点也没啥,反正饿不着就是。

  再说她现在的等级虽说一般,福礼却不错。

  毕竟有一大家子要养,江父思考都从大局出发,三女儿是一定要每月补贴到位的,不能让孩子在那儿受罪还吃不饱穿不暖。

  但是家里的人也不能因此勒紧裤腰带,苦巴巴过日子。

  所以他的意思是老二江夏日现在就可以接他的班了,反正高毕业证六月发,现在五月直接去上岗。

  等人到位,工资等级承接江父的,毕业证一到手还能再升一升。

  如此,家里的进项多了,让谁都不能饿肚子。

  第二天去上学的时候,江冬临江冬起两个小家伙特意换上一身过年穿的新衣裳,背起小红花书包开心去上学。

  焕然一新的着装和好看的新书包羡煞一众小伙伴。

  收发室的大妈看见了跟人说老江家的三闺女是个好的,去上山下乡当知青还不忘惦念家里的两个弟弟,看做的小书包多好看呐。

  不到半天时间,工团家属院就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