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朕也是农民的子孙
�么别人都要听从。更不要耍官威,你吓唬自己的弟兄有什么用?早就说了,不是兵归将有的时代了。他们的粮饷不靠着你们发放,他们的身家性命也没有寄托在你们身上。”

  “所有的将士,都是真正的袍泽兄弟,是要一起克敌制胜,要是想不明白这点道理的,就不配在军中继续领兵。劳师远征,只许胜,不许败,谁要是私心作祟,坏了大事,别说朝廷,就连你们的家乡父老也不会放过你们的!”

  ……

  俞大猷的这番长篇大论,可是惊到了所有人,包括朱厚熜在内,过去还有人疑惑,俞大猷凭什么在军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上上下下,全都尊敬他。

  听完这番话,朱厚熜点头了,这个人太难得了。

  “朕本来是想商议作战方略,可听了俞卿的话,朕以为咱们军中还有更多的问题要解决,你们先都回去,好好反思,回头每人都要上一份奏折,朕要好好看看!”

  众人都傻了,天子要检查作业啊!

  “臣等……遵旨!”

  他们垂头丧气,灰溜溜离开,戚继光落在了后面,他迟疑片刻,却也只能离去。

  最后只剩下俞大猷,汤克宽,还有朱厚熜。

  俞大猷很不自然,其实他不想当着天子面,长篇大论,痛斥属下的,谁还不要点脸。但是俞大猷渐渐感觉到,军中的风气很不好,甚至和当年的新军有了严重背离。

  有很多人都会问,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从何而来?

  是高昂的军饷?充分的保障?严格的训练?

  还是将领英明神武,士兵悍不畏死?

  又或者干脆是老天爷眷顾,直接来一阵狂风,扔几颗陨石?

  很显然,俞大猷都不认同这些。

  士兵之所以会奋力死战,是要有坚实物资基础的,要有一整套制度设计,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让他们觉得值得去付出。

  大明朝也歌舞升平了许久,很多将领都忘了该如何打仗,变得一身毛病,颐指气使,官威十足。

  别说将领和士兵了,就算将领和将领之间,也是勾心斗角,乱七八糟。

  “陛下,臣之所以提心吊胆,没有十足的把握,不管是作战方略上面,更有军中风貌。”俞大猷说了实话。

  朱厚熜意味深长点了点头,“朕知道了,你用心良苦啊!”

  俞大猷连忙道:“臣惶恐……陛下,其实臣发现水师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