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朕也是农民的子孙
�事情!”

  俞大猷沉声道:“从当初组建新军,开始训练的时候,就有这么一条规矩,军中虽然有职位差别,但是从上到下,必须保持相互尊重。大家伙都是大明朝的兵,不是某个将领的私兵。”

  “兵归将有的那一套,早就行不通了。我还记得,当年太师就反复讲过,一支军队要想拧成一股绳,就必须做到上下一心。这个上下一心可不是下面的人唯命是从,一点想法都不能有。而是要人尽其才,充分讨论,拿出最好的方案,是要让每一个将士,都享有尊严!”

  俞大猷很动容道:“这些年军制改革,做的是什么?是给咱们加了俸禄,还是给咱们换了更好的武器?都不是啊,这些年军制改革的核心,是让咱们建立起一套新的模式……”

  向来俞大猷都是沉默寡言的,今天滔滔不绝,长篇大论,让人都不免惊讶,俞大帅这是怎么了?

  俞大猷不管他们,继续道:“一直以来,都有吃两当兵的说法,从军只是为了粮饷,为了填饱肚子,可我记得,太师曾经讲过,要给多少钱,才能买下一条命?一百元,一千元,还是一万元?我也说不好,但我知道,哪怕是最有钱的人,也买不到千万条人命。”

  “所以咱们整军是怎么做的?给大家伙的家里分田,给你们每个人设立专门的户头,保证军饷一文不差,到你们的手里。哪怕有人战死了,这笔钱也能送到家中,而且还能连续送五年,让家里人能衣食无忧。”

  “还有,在军中设立学堂,让弟兄们读书明理,掌握一门技能。还规定立功将士的子女能够免费入学。抛开这些,就在日常管理之中,也把菜金直接发给弟兄们,花多少,剩下多少,吃了什么东西……都有一个明账。”

  俞大猷沉吟道:“做了这么多事情,为的是什么?堂堂七尺汉子,不会为了一点钱就拼命。可咱们能为了家人,为了朝廷卖命!朝廷用这些措施解除了大家伙的后顾之忧,不光对咱们好,也照顾了咱们的父母,考虑了咱们的妻儿。方方面面,十分周到。咱们都清楚,就算拼了这条命,也没有什么好怕的。”

  “朝廷对待大家伙够意思,咱们就愿意让朝廷变得更好,愿意拼命作战,愿意让朝廷百战百胜。因为咱们都清楚,朝廷做事公平,真心为了将士们考虑。只要朝廷多打胜仗,最后的好处还是落到咱们每一个人的头上。一句话,归结起来,咱们是替自己打仗,替咱们的家人打仗!”

  俞大猷扫视着所有人,而每一双跟他碰到一起的眼睛,都情不自禁低了下去,不敢对视。

  “话说到了这里,我想谁都该明白了,既然是为了自己打仗,为了家人打仗,就收起你们高高在上的臭脾气!别觉得自己官大学问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