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9章 一张永恒经典的照片
>
  这戏已经入心,徐徐地流淌着进来的。

  看过戏的,比如那个不愿意让孙女追星的,此时品一品,觉得好,味道对,觉得这一开场就不俗,没有说得沉着心等着它进剧情的,反而是各个角色,各种背景,各种情感联系,都已经润物无声地被接受了——是个惊喜,有喝明前茶头一道的意思,香味袅袅,不冲不烈。

  而对于不太看戏的,像季铭的很多粉丝,此时心理已经有一种期待感了,慢慢从单纯的粉丝心态,进入到一个观众心态——那个被赶出来的小皇帝,后面会怎么样?

  第二幕升起,台下的观众就专注了太多。

  造型上已经年长一些的溥仪,身边伺候的,是背更佝偻的孙太监。

  “皇后呢?”

  “一早儿出门了,说是法兰西大使先生的太太有个派对。”

  溥仪的笔顿在半空,韩明求又一次感受到不同,这股怒意都快隔空盖过来了,什么时候季铭已经这么玄乎了?如果这会儿观众都能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这股怒意,那那个效果,得爆了吧?

  “她倒是比朕的交际还多。文绣在园子里?”

  “皇妃在房里呢。”

  “她现在脾气越来越古怪了……”

  场景于是转向在租界放纵的婉容,转向跟表妹商议离婚的文绣……然后就是听到文绣想要离婚的消息。

  孙太监立的远远的,婉容站在溥仪书桌的一边,她离溥仪更近,离文绣要远一点,溥仪站在整个构图的中间——这段名场面,在季铭更进一步之后,演的是酣畅淋漓,纵然蓝盈盈和宋怡并没有+1这种bug存在,但是排练的过程里,她们也已经习惯把自己交给季铭了,要怎么摆弄都行。

  这么一来,反而随着季铭控场能力的提升,导致整个场面的火花狂溅,进一步退一步,简直都自带慢镜头——并不是说真的人为减慢速度,让是那种形体和情绪的交融,将他们的行动留在观众脑子里的时间和深度变化了。

  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状态,比如说,如果是消遣的,可能看过就没了,不走脑子。但是如果看的是一些经典之作的华彩片段,那些描述,那些画面感,那些情感,都会在脑子里“绕梁三日,余韵不绝”,是一个道理。

  此时看戏的观众,也有这种感觉。

  就是台上的人演的还是那个节奏,但他们的脑子里头,整个质感都变得深邃起来了。

  一直到最后,逃离津京的文绣,登报宣示同溥仪离婚,旁白的声音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