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奉赎铜耳
,这忽必烈母亲便是汉人,从小接受道儒深受影响,所以这忽必烈一登基便推行汉法主张。”

  哦?

  “竟有此事?”小道士疑问看着文天祥,文天祥则是点点头代表确有其事:

  “不过此举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拒绝归附忽必烈汗国。忽必烈似乎铁了心要贯彻实行,不服从者都以乱国处死,手段血腥无比,几大未遵汉法的贵族自上到下全部灭了干净。”

  “有魄力!”小道士语气之中却是感慨:“这样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

  文天祥点点头随后也想到了一件事:

  “想当年若神宗陛下能坚定执行王安石“保甲法”,想来百年后也不会导致有这一场亡国之祸。”

  保甲法。

  此次变法可以追溯到小道士尚未出生前,当时宋朝皇帝神宗为了抵御周边小国的入侵,接受了王安石的建议,推行“保甲法”。也就是,提高士兵待遇让农民入伍扩充士兵数量,借此提高战斗力。

  只是可惜当时此法想法挺好,具体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在变法过程中,农民的积极性没有任何提高,反而触动了权贵阶层的利益,最后伴随着神宗去世不了了之。

  “若当时能改善此法上下力推,想我富宋不是如今天下,靖康耻也不会出现。”

  文天祥也是幽怨道,换来的只是老师摇摇头:

  “历代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这其中牵扯到的是所有人,好人坏人天子平民贵族王公,甚至于所谓的文人志士。”

  “保甲法一案完不完善不说,说说那强国于秦的商鞅,那般奴役民众实现富强民国便是好?墙倒众人推他自己车裂,得益的王公贵族反而借此转移民怒。”

  “程朱理学,理学当中由我一位师兄张载共同编撰,乃道学之一。赵昀继任以来尊我道教我欣慰至极,可如今这些人贯彻理学我却十分担忧。”

  “道教追求自然无为,柔弱不争,清静寡欲,程朱追求存天理,去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举。”

  “而如今宋正是北方强邻压境耻辱肆虐之时,社会混乱,道德贞操价值观念等都被摒弃淡忘,故有针对性的提出,而如今已经开始有人对此断章取义,不由可叹。”

  “更甚者,该自强不息者柔弱不争,道德败坏者以此框架他人。”

  “尚不用说理学内部官僚之间的党派之争。”

  所观之变法一塌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