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第九十七节 促变
呆不久,迟早要走人。

  “市长,如果按照您的这个设想,咱们中原新区要承载的东西就太丰富了,任务也太重了。”孙韶华忍不住说了一句,“感觉中原新区要按照你的设想打造起来,其他几个主城区可能都有点儿边缘化的味道了。”

  “那他们就要更有紧迫感,如何来确立自身在未来中州市乃至中原城市圈中的位置,这也同样是一个非常考较领导班子能力的问题,找不准,那可能就会贻误战机,而找准了,也许就能迎来一个飞跃式的发展机遇。”沙正阳没客气。

  “我和天诚书记专门探讨过这个问题,有些区县的领导干部还在懵里懵懂的混日子,坐视周围你追我赶的气氛而无动于衷,这样的领导干部必须要调整,否则中州市发展不平衡的局面还会更严重,天诚书记认同我这个观点,他也表示要和振国、建刚他们几位好好交换一下意见。”

  对这个话题,孙韶华自然无法插言。

  涉及到人事调整,而且相当明显的指向了几个发展缓慢没有太多动作的区县,她不好置喙,但她内心也承认有些区县的确紧迫感不够,长此以往,区县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这也不符合市里边确定的环城经济圈对整个中州市经济的带动指向。

  沙正阳也意识到自己在孙韶华面前说这个话题有些不合适,但是这也是他的肺腑之言。

  一个地区要发展,不懂干部,不动干部,那肯定不行,不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氛围,就难以激发起干部们的这种主观能动性,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那谁还愿意下苦功去开展工作?

  干部提拔淘汰机制就是要以实绩来说话,沙正阳觉得原来市委组织部在这方面就做得不够好,所以他和包建刚专门交换了意见,要求市委组织部应当深入下去进行考察,而不能光靠坐在办公室里指指画画的听汇报。

  每个季度、半年和一年的各种数据都摆在那里,领导干部在下边的口碑也一样摆在那里,只要你用心下去调研了解,就没有说拿不到真实东西的,而这些就该是日后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关键标准。

  “韶华,你现在还是要把手里的工作抓好,另外可以适当的给胜宽加一加担子,我看他适应速度挺快,你们俩配合也很默契,希望2004年你们俩能再接再厉,再赢一场。”

  沙正阳的话让孙韶华展颜一笑,“市长,我倒是想把很多工作都交给蒋市长,可蒋市长也一直在念叨是不是可以把秘书长的职务给交出来,他现在几头跑,一样也很辛苦,我都不忍心啊。”

  市政府这边的工作也很繁杂,作为市政府秘书长,蒋胜宽也是首当其冲,样样都要照顾到,现在孙韶华的几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