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章
宋立得大功,朕定重重赏你。"

  文天祥道:"都是将士功劳,臣愧不敢当。"

  "都会封赏,都会封赏。"

  赵洞庭笑着将文天祥拽起来,握着他的手道:"走,丞相随朕前往议政殿!"

  文天祥见皇上对自己这般亲近。心中顿时好生感动,差点落泪。

  他在南宋朝廷的际遇极其曲折,还是宋恭帝赵显在位时,他就在临安任职。

  那时候谢太皇太后执掌朝政,还是他文天祥提议封当时的吉王赵昰为益王,任福州通判,信王赵昺为广王,任泉州通判,南宋皇室才得以保留这两支血脉。要不然,也不会有现在的赵洞庭。

  可后来,谢太皇太后却是深信左宰相陈宜中的话,又是想跑,又是想降,摇摆不定。

  等到元将伯颜率军围城,陈宜中派监察御使杨应奎带着传国玉玺和降表,向元朝宣布无条件投降。

  可他陈宜中自己却是偷偷跑了。

  文天祥在这种情况下被谢太皇太后任命为右丞相,但他的使命,却是和新任左宰相吴坚一同去元朝大营请求伯颜接受南宋的投降。

  这次升官,可谓是让文天祥心中愤愤不平。

  他性子刚毅,不肯委曲求全,跑到元军大营不仅不降,而且还对元军的行径进行声讨。

  这个时候,其实他已经是抱着求死的决心了。

  但伯颜却没有杀他,而是将他囚禁在元朝军营中。

  然后。谢太皇太后率人投降,文天祥被押着一起送往元朝都城。

  这其中,降将范文虎被伯颜派去追击赵显、赵昺,被驸马杨镇拦住,就捉拿了杨镇。

  说起来也是报应,他此番随着张弘范来进攻碙州岛,还请命劝降,却是被赵洞庭给当场格杀,也算是报了杨镇的仇。

  后来,文天祥趁夜逃出元军军队,又是几经波折,才拉起抗元人马。

  他听说赵显和赵昰没死,人在福州,辗转追到福州,又被任命为右丞相兼知枢密使,统领各路军马。

  本以为这下总能抒发心中抱负,扛元复宋了,得。却是又被陈宜中和张世杰合伙排挤。

  陈宜中也算是个人才,两度临阵逃亡,竟然还能被南宋朝廷重用。

  其实赵洞庭刚刚穿越过来时不喜张世杰,就是因为在史书上看过他和陈宜中排挤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