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恶兽出笼(二十四)殖民先声
作为一个底层工人的他无法想象的未来。

  令一个想要加入钟铭的公司,这被钟铭允了,有半年多的开拓经验,一定也能成为一个好的猎奴者。

  最后一个则是想要回老家,钟铭以千金买马骨的宽宏态度予了他回乡的路费,并顶着伙计的不满,给了这个人一部分劳动所得。

  “要是他回去以后乱嚼舌头,说殖民地根本不像书上写的那么美好,把其他人给吓到了,怎么办?”

  听到伙计的不满,钟铭自信的回答道:“既然他衣锦还乡,那他就肯定不会原原本本的把殖民地的事给说出来,而是会用这个作为资本来吹嘘自己,此外他得到了这么多酬劳,必定也会作为摸板效应,吸引不少想要致富的平民。”

  钟铭的预言一语中的,这个前殖民者回乡以后果然大肆吹嘘殖民地如何如何,自己只是受不了苦和没女人难熬才回家的,望着这个原来没啥钱的平民居然骤然暴富,倒是在他家乡也吸引了不少想要去殖民的人。

  靠着这些品牌效应,钟铭很快筹集了第三批殖民者,送到原来的地点继续开垦,而这一批殖民者比第二批幸运得多,第二批殖民者开垦的荒野和修建的房屋还没被大自然完全侵蚀,让第三批殖民者不至于从零开始。

  正当钟铭在筹备第三批殖民者的时候,文化界也开始发力,一些苦于觉得好题材都被写光了的启蒙主义者看中了皮亚希里开拓的新题材而顿时大喜,于是一拥而上开始书写有关殖民地的题材。

  如果是皮亚希里的《克鲁——一个殖民者一年的经历》还是根据真人真事改变的话,这群启蒙主义者的殖民者小说就完全是天马行空,坐在舒适的房间内被仆人服务着,然后一边幻想千里之外的殖民地如何如何一边动笔写作。

  所以这批启蒙主义者写的殖民者小说更加魔幻,但是盖不住数量多啊,而且主角很亲民,不再是什么贵族私生子、破落市民,而是想要致富的平民,这自然天然引起平民的兴趣,而市民也很喜欢看。

  再加上理念正确,没有宣传反悉伯类的思想,于是印刷厂印刷的也非常爽快,刷刷刷的印出一堆想要致富的平民前往南蛮地,经过一番奇妙冒险以后发了大财,或是在当地当镇长或是衣锦还乡,总之都不再是离家之前的穷小子。

  因此这类书籍越来越多,以至于悉伯官方专门给这类小说定了一个新名字,殖民者小说,为悉伯市民塑造了勤劳勇敢、勤俭节约、积极进取的殖民者形象。

  然而这时候钟铭忙着吐血,因为第三批殖民者又团灭了,这回好一点,还剩下7个人,至少比第二批要多了。

  第三批殖民者团灭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