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恶兽出笼(十五)猎奴者
以后,各行各业所需求的劳动力几乎每天都在增加,很快城市的流民就被扫荡一空,乡间农民虽然通过圈地运动反复扫荡,可是一是效果不佳,二是当时仅有两省之地的悉伯还得倚重农民,不敢做的太过分。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捕奴”这个词汇便开始复苏,即捕捉蛮族充当工人,当然最初的时候,捕奴只是自发的、不成规模的行为。

  悉伯可以“捕奴”的地区基本都在南方,因此捕奴又被委婉的称作“南蛮贸易”,之所以说基本都在南方,是曾经有短暂的去北方进行过捕奴,那就是牛顿出生地林可镇所位于的艾希雅朵。

  雄伟纵横的那罗山脉曾经帮助菲氩阻拦悉伯整整一百多年,而南北走向的那罗山脉四周皆是不易开发的山区森林,其中最大的一片就是靠近北海岸的森林,那里居住着不少的蛮族,不过反正等到钟铭出生的时候,那里的蛮族已经全部被捕获的一干二净了。

  “捕奴”复兴以后真正迎来第一波高潮,是到“徽章泡沫”破裂以后,大批破产的市民跑到南方去,起初是为了躲避债务,之后利用地理优势开始接受本土的委托,捕获奴隶运回本土卖给工厂。

  不过第一次高潮跑过去的猎奴者,混出头的非常少,因为这波人说得好听是流民,说得难听是“暴民”,不给国家纳税的那种,所以他们居住的地方没有祭坛,没有祭坛的话,蛮族的诅咒与瘟疫,让这批猎奴者每年的死亡率高达70%。

  但是也正是要感谢这批猎奴者,正是他们筚路蓝缕的开荒,修建了基础的土路,开拓了小型的殖民据点,才为后来新一批猎奴者奠定基础,也就是钟铭七世祖多哥多这批人,这批猎奴者才是真正奠定捕奴事业的奠基者。

  在多哥多这批人参与捕奴以后不久,有着官方身份的塔乌戈查也开始资助捕奴,用于捕奴的“塔乌戈查型灵门枪”在2508年应运而生,而在2510年时他更是推动悉伯官方承认捕奴事业,那些捕奴站点被正式设立为有祭坛的城市。

  接着到2515年时,《塔乌戈查法案》的公布,标志着捕奴事业正式规范化,捕奴行为被迪马(当时还是悉伯的首都)规定为“劳动力中介行为”,而悉伯也不存在奴隶问题,那些被捕获的奴隶被称为“契约工人”。

  对于《塔乌戈查法案》名称更改规定的成效如何?从将近两百年后钟铭与胖商人的对话中也可见一斑。

  不过实际从业者对其不感冒是一方面,而确实更改了蛮族奴隶们的前途也是另一方面,起码如今有理论上的出路了。

  根据《塔乌戈查法案》中其他的相关规定,“契约工人”属于特殊工人,专门用于从事高危行业的工作,比如矿奴、掘灵奴等,工作满一定年限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