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战后波旁的海(始)双雄之陨
�海王”变成了“督军”。

  最后,确立了行省的划分,波里斯针对现有的领土,总共划分出4个行省。

  4个行省中的加本尼航道最先被划分清楚,因为加本尼航道的范围就是以拜拉多米派现有控制领土为基准。

  然后旧有的安罗拉航道没有被撤销,甚至波里斯在皮斯之后的第三个首都巴达拉就是设立在这里。

  塔纳萨航道是曾经迈席卡的崭新南卫所,历史可以追溯到1470年,波里斯将塔纳萨航道的首府从过去的芬尤迪搬迁至迪娜。

  至于第四个航道则是费尔马航道,不要将这个航道与波旁岛的费尔马航道混在一起,这个航道是昔日南波乌图为了向自己宗主国献中心而改名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88年波旁设立的中土殖民卫所,是波旁最早在埃多楠半岛设立的行省,最初也是沿海的土地,只不过随着行政区的变迁,费尔马航道的范围诡异的越来越往西部偏。

  “波旁的海战争”对波里斯的人口伤害是极其大的,过去波里斯对埃多楠主要以傀儡国的方式进行统治(捞钱很快,但是统治很不稳固),如今遭到了报应。

  过去波里斯所自豪的就是自己主体族群的比例,当波特卢在50%上下晃悠的时候,波里斯的主体族群波旁人基本是80%左右。

  可是从第二波旁到第三波旁以后,这些移民被神界认定为新的族群,即西波旁人,而他们在全国范围的人口比例少得可怜,危险的可怜。

  在2200年的调查中,作为主体族群、统治族群的的西波旁人只在波里斯占据10%的人口,另一个统治族群波利人也仅仅是好一点,占据15%,把西波旁人和波利人加起来,才堪堪四分之一。

  而国内人数最多的,占据了剩下四分之三人口的,是35%的南波乌图人和40%的埃多楠人,然而他们在国内发言的权力,却几乎没有。就如同一开始所说的一样,第三波旁是“一片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