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
  给你帮帮忙。”

  那俩位爷,快算了吧,许向华连忙摆手道:“大伯,不用,都差不多了。以前常打扫,没啥好收拾的,你带的这些报纸可帮了大忙了,谢谢大伯,回头我给你打酒喝。”

  许满刚笑道:“你小子是我亲侄儿,客气个啥,这以后住的近了,有啥事就去家里找我。我还有事,先走了。”说完便骑着自行车走了。

  许向华看着许满刚骑着自行,走远的背影,心情很复杂,虽然后来许满刚,许满粮,许满屯都有悔意,但爷爷nǎinǎi在世时,一直都不肯原谅这哥仨。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nǎinǎi许梁氏没能生下来便夭折的孩子和nǎinǎi跟大伯娘张月鲜,四伯娘许于氏和自家老娘许刘氏之间的关系上。

  你想想,一个一辈子被丈夫捧在手心,放在心尖上,认文断字的大家闺秀和三个没上过学,都不是啥省油灯的山村妇人之间,思想上,生活上,行事风格上的碰撞,那绝对是比慧星撞地球还火爆。

  许向华拎着报纸回到了堂屋,架了把木梯开始把房顶上,以前糊的旧顶子撕下来,--

  准备一会让田春梅打点浆糊,糊新顶子。

  五六十年代农时的房子里的顶子,基本上都是这么糊的,先用干净的高粱杆扎成一个个四方格,固定在离房顶有一点距离的地方,然后用旧报纸之类的硬纸,一张张严严密密的糊紧,反复糊上好几层。

  一来是为了美观,二来这房屋都是泥土或半泥土的,糊上后,屋里不会到处掉土,有点类似于后世家居中的吊顶。

  虽没有吊顶美观,结实,耐用,但绝对比吊顶原生态,无wū染,躺在炕上,睁眼就能读报纸,小日子多美。

  许向华收拾的差不多了,把前院的小石磨弄干净,用空间里的麦粒磨了些白面,好明天用来打浆糊。

  都弄好后,许向华锁好门,去村里代销员那买了十张窗户纸,夹在胳膊下,往回走。

  刚走了没俩步,就有人拦住他问:“向华,你家老掌柜给你们分家啦?”

  许向华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分啦,这不我们兄弟子妹都成家,我爹和我娘也累了大半辈子了,该歇歇了,是吧?老叔。”

  问话的人见许向华满脸笑容,不带一点勉qiáng的样子,便知道打问不出什么了,脸上讪笑的点头,应和的说了俩句:“对着呢,对着呢。”

  这就是农村不太好的一个地方,村东头放个pì,没一会村西头都闻见了,谁家有个jī毛蒜皮的事,一个个比自己的事还要上心,崩管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