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册立,奉迎
�宴不成。
纳采礼罢了,婚前礼算是完成了,李破军也不能歇着,次日又是举行册立礼。
又是由太史局的“神棍”算定良辰吉时,李世民亲领众臣告祭天地、太庙,然后在太极殿前紧锣密鼓的布置典礼,连一向深居简出的李渊都是被请出来了端坐上首,可见李破军婚礼之重大。
太极殿正中南向摆放节案,金册西向放置,东西两檐下韶乐大作,太极门前设丹陛大乐,陈列步辇于太极门下,太子妃仪驾于太极门阶下。
一切人员准备就位,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只等皇帝皇后于太上皇亲至。
良辰吉时一到,鼓乐大起,太上皇李渊面带笑意,佝偻着身躯走了出来,身侧李世民夫妇紧紧相随。
然后迎亲正是于志宁率领仪仗队伍出太极门、朱雀门,随后使节团手捧金册等物,众人抬着仪驾前往萧府。
萧府早有礼部人员准备就绪,于志宁宣读了册立太子妃的制文,自有引力女官上前指导,一身吉服的萧嫣被女官指引着拜接金册,披上龙凤同合袍,上了仪驾向皇宫出发,至此,册立礼算是成了。
仪仗队伍将太子妃仪驾抬到皇宫之后,太子妃身着龙凤同合袍,头梳双髻,手捧金制双喜如意,前往太极殿受封。
此时的萧嫣已经正式受封,已经是法理上李破军正式的太子妃了,就像后世领证一样,看着那大红吉服的美人,李破军不由得一阵唏嘘,自己竟是成家了。
册立礼过后还不能够停歇,当晚还不能够睡觉。
太子妃受封之后又被接回娘家,当夜,天色将暗未黑的时候,因为黄昏时期正是“阳往而阴来”,所以婚礼即是昏礼,这个时候就要将女子迎进男方家中,正使于志宁持节偕仪仗队伍,浩浩荡荡前往萧府。
太子妃之母萧氏率萧府女眷将萧嫣送到仪驾前,萧瑀率萧守规子弟送于大门外,护军抬起仪驾,提炉侍卫手持凤头提炉引导,太监宫女左右扶舆,太子亲军在后乘骑护从,向皇宫进发。
由于是深夜,随行的人多手执宫灯,出永宁坊到朱雀大街,再到东宫嘉福门,沿途也悬挂了大量的灯笼,一路上张灯结彩,再加上李世民特旨,太子大婚期间暂解宵禁,与国同庆,长安百姓纷纷出门欢庆,长安城笼罩在热闹的气氛之中,李破军又是安排李正沿途撒钱祝贺,人人哄闹,喜笑颜开,好不热闹。
按照封建礼法,迎娶皇后必须走皇宫正门,才足以表达其与皇帝同尊并重的地位,才符合“中”与“正”的观念。迎娶太子妃也是一样,同样是走东宫正门。
经东宫正门嘉福门入宫之后
纳采礼罢了,婚前礼算是完成了,李破军也不能歇着,次日又是举行册立礼。
又是由太史局的“神棍”算定良辰吉时,李世民亲领众臣告祭天地、太庙,然后在太极殿前紧锣密鼓的布置典礼,连一向深居简出的李渊都是被请出来了端坐上首,可见李破军婚礼之重大。
太极殿正中南向摆放节案,金册西向放置,东西两檐下韶乐大作,太极门前设丹陛大乐,陈列步辇于太极门下,太子妃仪驾于太极门阶下。
一切人员准备就位,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只等皇帝皇后于太上皇亲至。
良辰吉时一到,鼓乐大起,太上皇李渊面带笑意,佝偻着身躯走了出来,身侧李世民夫妇紧紧相随。
然后迎亲正是于志宁率领仪仗队伍出太极门、朱雀门,随后使节团手捧金册等物,众人抬着仪驾前往萧府。
萧府早有礼部人员准备就绪,于志宁宣读了册立太子妃的制文,自有引力女官上前指导,一身吉服的萧嫣被女官指引着拜接金册,披上龙凤同合袍,上了仪驾向皇宫出发,至此,册立礼算是成了。
仪仗队伍将太子妃仪驾抬到皇宫之后,太子妃身着龙凤同合袍,头梳双髻,手捧金制双喜如意,前往太极殿受封。
此时的萧嫣已经正式受封,已经是法理上李破军正式的太子妃了,就像后世领证一样,看着那大红吉服的美人,李破军不由得一阵唏嘘,自己竟是成家了。
册立礼过后还不能够停歇,当晚还不能够睡觉。
太子妃受封之后又被接回娘家,当夜,天色将暗未黑的时候,因为黄昏时期正是“阳往而阴来”,所以婚礼即是昏礼,这个时候就要将女子迎进男方家中,正使于志宁持节偕仪仗队伍,浩浩荡荡前往萧府。
太子妃之母萧氏率萧府女眷将萧嫣送到仪驾前,萧瑀率萧守规子弟送于大门外,护军抬起仪驾,提炉侍卫手持凤头提炉引导,太监宫女左右扶舆,太子亲军在后乘骑护从,向皇宫进发。
由于是深夜,随行的人多手执宫灯,出永宁坊到朱雀大街,再到东宫嘉福门,沿途也悬挂了大量的灯笼,一路上张灯结彩,再加上李世民特旨,太子大婚期间暂解宵禁,与国同庆,长安百姓纷纷出门欢庆,长安城笼罩在热闹的气氛之中,李破军又是安排李正沿途撒钱祝贺,人人哄闹,喜笑颜开,好不热闹。
按照封建礼法,迎娶皇后必须走皇宫正门,才足以表达其与皇帝同尊并重的地位,才符合“中”与“正”的观念。迎娶太子妃也是一样,同样是走东宫正门。
经东宫正门嘉福门入宫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