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御书房中段子手
随着大太监柳大元一番繁琐的开场礼仪下来,这次的皇子论试也是正式拉开了帷幕。
“尔等且听。”
下一刻,就见上座的皇帝清了清嗓子,开口问道:“尔等,也在宫学里念了一年的书了,今日,朕便好生考校尔等一番,朕这第一问,便叫你们先说说,何以为人之道啊?”
说罢,他又抬手点了点坐在最上首的大皇子,道:“逸权,你是老大,便由你开始吧。”
“儿臣遵旨。”
大皇子领命而起,然后挠了挠脑袋,极力回想着这两天讲学教过的句子,直支吾了好半天,这才缓缓说道:“回父皇,儿臣以为,为人之道,当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恩,不错。”
看着大皇子的表现,皇帝面色从容地点了点头。
虽然前者说话磕巴,神情紧张,说的也是众人皆知的古板名言,但对于一个只有几岁大的孩子来说,却也是实属不易了。
“父皇,儿臣以为,为人之道,该知耻近乎勇。”
“父皇,儿臣以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心遵义,才是为人之道。”
“父皇,儿臣以为......”
一串提问下来,一众皇子们都答得头头是道,只不过话中所言,均都是十分刻板的回答。
一直等轮到肖逸璇时,才说出了一段从未听过的回答:“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好。”
话落,就见皇帝头一次露出了真心的笑容,开口称赞了一句。
另一边,皇甫穹也是捋髯点头,似乎觉得肖逸璇说得甚好,再看其在将肖逸璇所说回忆一番之后,还愈发觉得很有味道,想必若不是此时皇帝在场,他怕要厚着脸皮上前问问,此句究竟是不是肖逸璇自己所创了。
接下来,皇帝又接连问了好几个问题,而在这轮番考校之下,一种皇子们的表现也是各自起起伏伏,毕竟每个人在论试之前所预习的侧重点就不同,又还是不大的孩子,能记住这么多晦涩之句,已是难得了。
只不过,就在这种大环境下,却有着肖逸璇这个异类,这货有着脑海中的治国大典在手,不论皇帝提出什么问题,他都答得行云流水,甚至有些时候,皇帝见他答得巧妙,还会继续深入地追加几个问题,并提出自己积累起来的看法相搏,不知不觉之间,只要是肖逸璇作答的时候,殿中都有了几分他父子博弈的味道�
“尔等且听。”
下一刻,就见上座的皇帝清了清嗓子,开口问道:“尔等,也在宫学里念了一年的书了,今日,朕便好生考校尔等一番,朕这第一问,便叫你们先说说,何以为人之道啊?”
说罢,他又抬手点了点坐在最上首的大皇子,道:“逸权,你是老大,便由你开始吧。”
“儿臣遵旨。”
大皇子领命而起,然后挠了挠脑袋,极力回想着这两天讲学教过的句子,直支吾了好半天,这才缓缓说道:“回父皇,儿臣以为,为人之道,当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恩,不错。”
看着大皇子的表现,皇帝面色从容地点了点头。
虽然前者说话磕巴,神情紧张,说的也是众人皆知的古板名言,但对于一个只有几岁大的孩子来说,却也是实属不易了。
“父皇,儿臣以为,为人之道,该知耻近乎勇。”
“父皇,儿臣以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心遵义,才是为人之道。”
“父皇,儿臣以为......”
一串提问下来,一众皇子们都答得头头是道,只不过话中所言,均都是十分刻板的回答。
一直等轮到肖逸璇时,才说出了一段从未听过的回答:“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好。”
话落,就见皇帝头一次露出了真心的笑容,开口称赞了一句。
另一边,皇甫穹也是捋髯点头,似乎觉得肖逸璇说得甚好,再看其在将肖逸璇所说回忆一番之后,还愈发觉得很有味道,想必若不是此时皇帝在场,他怕要厚着脸皮上前问问,此句究竟是不是肖逸璇自己所创了。
接下来,皇帝又接连问了好几个问题,而在这轮番考校之下,一种皇子们的表现也是各自起起伏伏,毕竟每个人在论试之前所预习的侧重点就不同,又还是不大的孩子,能记住这么多晦涩之句,已是难得了。
只不过,就在这种大环境下,却有着肖逸璇这个异类,这货有着脑海中的治国大典在手,不论皇帝提出什么问题,他都答得行云流水,甚至有些时候,皇帝见他答得巧妙,还会继续深入地追加几个问题,并提出自己积累起来的看法相搏,不知不觉之间,只要是肖逸璇作答的时候,殿中都有了几分他父子博弈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