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我付出太多了
备出来,转变成了测调出该种血清的最优状态。

  在江大实验室的时候,顾异只有最基本的仪器设备,只有几个小时的实验时间。

  不过这一次不一样了,顾异有一实验室的高精度仪器,有7天的时间。

  “开始了。”顾异深吸了一口气。

  他先是用一把小手术刀,在自己的左手臂上,开出了一个不深不浅的小创口来。

  “嘶,伤到了肌肉组织的话,还真是有点疼。”

  以疼痛为代价,借助这个微小创口,顾异得到了自己的血液以及肌细胞。

  血液中的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又借助仪器分离开来,分别放置于三个培养皿中培养。

  随后,顾异还顺手刮取了一点自己的口腔上皮细胞,算上从创口中获得的肌细胞,顾异一共培养了自己的五种体细胞。

  自身的体细胞,这是顾异这次调测的实验对象。

  在把所有培养皿都安置到了细胞培养箱里之后,顾异才简单的用碘酒处理了一下自己的伤口,继续下一步工作。

  “好,先测试最关键的,嘌呤碱基含量。”

  顾异根据第一个研究参量,开始动手配置不同浓度比值的新型血清……

  ……

  顾异本次测试流程操作大致如下——

  控制微量区别,配置不同材料配比区间的新血清。

  将不同配比的新型血清分组,分别作用在五种不同的,来源于顾异的身体细胞。

  再利用那个hiseq2000高通量测序仪以及其他高精度仪器,直接测量各组细胞的dna序列的异变点、蛋白质序列、细胞活性程度……

  将所有数据记录,汇总。

  这还不算完,收集数据,还仅仅只是前期工作。

  后续时间里面,顾异还得运用数据,建立一套简单的数学模型,设置嘌呤碱基含量、蛋白质序列、细胞活性程度等等参数,以及特定参数之间的影响关系。

  有了数学模型以后,他就可以利用代码,将这套模型编译成程序。只要程序跑起来之后,他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挖掘到实验背后隐藏着的“看不见”的数据。

  再接下来,就是繁复的计算了,顾异要通过迭代算法得到,嘌呤碱基含量影响的递变规律。

  从而找到最优,最适宜人体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