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书法之道(推荐收藏啊)
/>
  快日落时分,府中的下人走得差不多了。

  老黄来到武玄正书房中,说道:“老爷,府中的下人都走了,我也准备回去了,这是你之前交代我买的朱砂”

  说完,老黄递给武玄正一包朱砂。

  武玄正接过后放在桌上,说道:“好的,等你儿子大婚之时,我一定来喝杯喜酒”

  “谢谢老爷赏光”

  说完,老黄就辞别了武玄正。

  此下,偌大的府中只有武玄正一个人,整个府邸没有一丝喧嚣,静得出奇,就连往日的虫鸣,犬吠鸡叫,此时也听不到,武玄正在书房中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心跳,落日的余晖从书房的窗户洒了进来,武玄正的影子印在一旁,难免有些孤寂。

  心中不宁,四下无人,寂静万分,又不想再运转功法,唯有在书法中,想获得心中暂时的宁静。

  于是武玄正拿起一书法拓本,只见拓本上的字龙飞凤舞,笔迹游转之间首尾相顾,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皆不拘一格,那字上的一些“点”划,一会儿犹如落山大石,力透纸背,一会儿又像蜻蜓点水,轻轻带过,整个书帖给人以豪放不羁、飘逸灵动的感觉,看着让人一方面感叹书法家之功底深厚,另一方面让自己双眼移不开书帖分毫。

  这是书法草圣张旭的醉墨帖,武玄正从小跟随师傅之时,学习过些书法技艺,对书法之道不说精通,也了解一些。学书不但可以修身养性,而且或许还能在那书法的寂静之道中使功法有所突破。

  天下书法,流派众多,但字体不外乎五种,篆、隶、楷、行、草。各钟字体都有代表大家,篆书最接近古字体,字体波磔突出,横竖之间衔接也都直来直去,讲究方正直接不圆顺。

  隶书相比较篆书而言,则更加圆润,但是其字形也比较接近篆书。

  而楷书则是字体演变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可以说古文字发展到今文字,隶书是过渡,那么楷书就是成品,自古以来,楷书大家数不胜数,诸如颜筋柳骨,苏黄米蔡,赵孟頫、欧阳询等人,留下了许多稀世精品。

  楷书又被成为真书或正书,讲究写字时身体中正,字体工整,其弊端就是书写速度过慢,因此产生了行书,行书相对于楷书而言,没有那么多“正”,字体之间的衔接也比较随意,但是也都有自己的法门,而不是乱“行”。

  草书则不能被称为严格意义上的书,而是一种近乎于画和字之间的艺术。其写字时讲究形乱意不乱,字乱神不乱,风格豪放不羁,自成章法,所以写草书的那些大家大都是豪放不羁的骚客,甚至被人称为“疯子”,比如颠张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