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实业帝国:盐城
�国的盐业挤出三晋的市场。然而一旦齐国回过头来,想办法开始控制成本,河东的池盐就完全不是齐国海盐的对手了。

  因此猗蔚非常清楚,若要打破齐国对盐业的垄断,就必须获得一个交通便利的出海口。然而沿海地带,大部分都是被齐国所占据。少部分名义上属于燕国和越国的海岸,其实都是蛮人丛生的地带,压根就不适合制盐!

  然而当戴言已经获得了东海之地贵族的授权,允许其在他们的土地上大规模晒盐时,猗蔚就知道这绝对是一笔利润高昂的生意!他立即就对这样的生意极感兴趣,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资助东海贵族。而戴言和陶丘商人出于对这位大盐商的信任,也将盐业的管理全权交给这位大商人处理,各大商行只是派出财务监督人员进行监督而已。

  海水晒盐的方法其实并不是多么复杂的技术,它不过是通过各种盐溶度的不一样而析出不同的盐。用熬煮的办法,固然能够很好的控制盐水的浓度,从而控制析出的盐。然而当戴言命令墨家的弟子们为猗蔚的工匠们讲解了溶液的确切知识,为他们讲清楚了盐水的浓度、溶液饱和,盐的结晶等事项后,猗蔚配合着自己家族的秘密,分别建造了引水池、蒸发池以及结晶池以后,很快就解决了海水晒盐的问题,由此得到了大量的盐!

  在猗蔚心中,唯一遗憾的地方在于这个盐场不是由他私人垄断,而是由陶器君、陶丘商人以及东海贵族们合股所控制的,这使得他的利润大大的摊薄了。

  然而合股经营也是有好处的!自打东海之地有商人们的晒盐产业,那些希望能从卖盐中获得收益的商人纷纷往来于陶丘和海陵之间,将这沿途的盗匪全部一扫而光,这也使得东海的食盐在运输商的成本低于齐国,让他们能够真正的在天下和齐盐竞争了!

  而这座东海小城也随着陶丘商人们的来往而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盐城。

  戴言在听说了这座东海小城随着陶丘商人的扩张而变得愈加兴盛时,就对此非常感兴趣,一定要亲自前往这座城市来仔细的考察一下。

  因此他选择了在盐城最有影响力的商人猗蔚作为陪同,亲自来到这盐城进行参观。

  “主君,前面就是海陵邑,也就是我等俗称的盐城了。”在淮水入海口不远处,猗蔚指着岸边的一座小城对戴言说道。

  戴言极目望去,这座城市的确是一座小城。它的城墙及其简单,甚至不是石头做的,而是一个木栅栏所围成的城邑。这样的城邑别说和陶丘比,就算是和丰邑也是完全没法比的!

  然而当戴言下了船,亲自走进这盐城时,方才发现此地的不简单。

  这里乃是一座小小的城邑,然而来往的商人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