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天下首富:粮食期货
��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同等数量的期货,经过一段时间,当价格变动使现货买卖上出现的盈亏时,可由期货交易上的亏盈得到抵消或弥补。从而在“现”与“期”之间、近期和远期之间建立一种对冲机制,以使价格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打个比方,比如现在的粮食价格为100石30金,某个商人预测自己三个月后需要购买粮食10000石。

  如果未来粮食价格上涨了,那么他肯定亏;如果未来粮食价格下跌了,则肯定对他有利。

  那么他就可以购买三个月后的交割的粮食合约,期货价格为百石32金,三个月后卖出期货合约。

  三个月后,如果粮食价格上涨为百石40金,期货价格也跟着上涨为百石40金,那么这个商人在买进现货的时候,每百石比三个月前多付出10金,但同时,他在期货上赚了8金(不考虑手续费),总的来说,他每百石只亏损了2金,远远低于不做套期保值的风险,这就抵御了价格波动风险。

  当然套期保值,对于实业者来说,是既不会亏太多,但也不会赚太多。比如上例中,如果粮食价格暴跌10金,好像后世金条一样,你做了套期保值,固然可以廉价的拿到现货,但期货市场肯定亏一笔。

  这本质上是把你的盈亏锁定为你做套期保值那个时点的位置。

  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锁定价格,自然就抵御了风险,商人们也会很开心的做生意。戴言提供了这种服务,商人们当然会热烈欢迎。然而为商人们承担这风险的,真的是戴言吗?

  非也!虽然戴言通过邑府开通了这粮食交易所,然而戴言在表面上只是通过邑府提供的公信力,负责检查期货合约,并派出专门的机构人员对入库交易的粮食进行检查,保证粮食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他通过这种公信力,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收取手续费,而这种生意是稳赚的。

  凭着粮食交易额的巨大,以及陶丘作为天下商业中心的地位,陶丘粮食交易所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戴言就这样躺在床上啥也不干,光光收取期货交易的手续费估计都能成为天下首富!

  真正为这些实业商人们承担风险的,却是另外一种人:投机商人。

  因为戴言有后世的经验,将粮食期货的合约做得无比标准。这时代,在陶丘附近交易的大部分粮食乃是粟,而这些粮食的产地虽然分为几国,然而毕竟也都大致在中国的中原和华北地区,其质量、重量、规格以及交割地点完全可以做到标准一体。商人们压根就不需要接触实物,也不需要担心实物有什么问题,只需要派出代表在场地里公开喊价互相交易即可。

  这样的交易方式,很明显的就吸引了那些投机商人。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