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戴言的观点
他问戴言道:“那么公子以为应当如何治理邦国呢?”

  在孟子看来,他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法,被对面的公子否决了,这就是对面的公子在攻,而他在防守,这让他天然处于劣势。如今,他反过来向对方提问,那么就是他在攻,而对方在防守了!

  戴言对此却是丝毫不惧!他直截了当的说道:“治理邦国,当然是要使邦国强大。三代之治,天下繁盛,国家强大,靠的是天命吗?非也!以小子看来,三代之治,靠的仍旧是人治!

  以在下之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一个邦国,丘民是最多的,也是最难以收服的,因而,得乎丘民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

  以小子之见,要得庶民之心为己用,就必然要使庶民们生活得更好,即是国家的治理要符合庶民们的利益。一方面,要使庶民们生活富裕,令一方面,就要保护庶民们的财富不受侵犯。

  治理邦国,其实是有选择的。而要使庶民生活富裕,在下以为有两个办法:一个乃是带领庶民们掠夺他人之财为己用,另一个就是发展生产力。

  而保护庶民的财富不受侵犯,也要做到两方面,一个就是君主要克制自身的欲望,不随意的侵犯庶民的财富;而另一个就是要保护庶民的财富不为他国所掠夺。

  国人富裕以后,就必然爱惜家园,他们爱惜家园就会知道尊敬君主,畏惧刑罚,如此庶民们就容易治理了。有了富庶而又尊上畏刑的国民,国家又何愁不强大呢?”

  戴言简但的说出了数条意见,其中甚至有孟子自身思想中才有的观念,令得孟子一时间不知如何反对为好。

  随后他就抓住了其中一个问题问道:“敢问公子,您所说的要发展生产力,这是什么意思?”

  “生产力,就是一个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戴言淡淡的说道,“远古时代,人们以狩猎采集为生,生活十分艰难。这在小子看来,就是生产力低下,也就是创造财富的能力极为低下。而到了三代,先贤们开始以种植粮食,蓄养牲畜为生。这在小子看来,也就是创造财富的能力提高了,而同一块土地能够供养的人也更多了,这也就是生产力提高了。”

  孟子听到这里,心中就有了底气。这科学的学派其实还是有许多农家的思想在其中的,他之前就辩驳了陈相,如今又有何畏惧呢?于是他立即开始了反驳:“我道公子之生产力是何意义,原来不过就是重视匠人农夫罢了。

  天下之事,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治理邦国,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劳心者,靠那些忧心天下的贤人,而非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