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孟子的观点
变幻,就犹如同用纸张写字一样。有了纸张这样的新材料,还使用再竹简上写字的方式,无论是读亦或是写,都会带来不便!而如今整个天下和周初相比,已然事易时移,面目全非。又怎能再完全照搬周礼上所书的井田方式来治理国家?”
孟轲听到戴言的话,微微一笑,说道:“事易时移,在下亦知。我并非是劝齐王完全照搬井田制度,然而井田制度的核心,王上不妨可做为参考。
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王矣。”
孟轲所说的这种修改进化版的井田制立马就引起了齐王的兴趣,他随后就问孟轲道:“敢问孟子,对您所说的方略,寡人亦有兴趣,敢问能否说得更加清楚一些呢?”
孟轲随即就回答道:“王上有意,在下亦当为王上详细道来。井田制若能成功实行,就能够与周一样,彻底贯彻王道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听到了这样的经济政策,不止齐王,连周边的各大学派的学者也都是交口称赞不已!他们实在没有想到,一向以“复古”、“守旧”而闻名的儒家,竟然也能有如此的革新意识,能够提出如此与时俱进而又革新的治国方略。
大家都知道孟子一向是倡导的“王道”,即以德行而服人者为王道。周行王道而代商,于是并有整个天下!王道,自然是各国君王都希望能实现的目标,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却又何其困难?而孟轲就在这里提出了具体如何执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这些措施都是极为具体的国策,不再像之前的井田制那样模糊不清了!
而且他还给君王行王道,设立了标准: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这样具体的标准确实是极为详细、务实的,不再有儒家之前那种假、大、虚的空谈之意,全部都是实际的东西!
儒家本质上其实也是一个极为务实的学派,如�
孟轲听到戴言的话,微微一笑,说道:“事易时移,在下亦知。我并非是劝齐王完全照搬井田制度,然而井田制度的核心,王上不妨可做为参考。
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王矣。”
孟轲所说的这种修改进化版的井田制立马就引起了齐王的兴趣,他随后就问孟轲道:“敢问孟子,对您所说的方略,寡人亦有兴趣,敢问能否说得更加清楚一些呢?”
孟轲随即就回答道:“王上有意,在下亦当为王上详细道来。井田制若能成功实行,就能够与周一样,彻底贯彻王道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听到了这样的经济政策,不止齐王,连周边的各大学派的学者也都是交口称赞不已!他们实在没有想到,一向以“复古”、“守旧”而闻名的儒家,竟然也能有如此的革新意识,能够提出如此与时俱进而又革新的治国方略。
大家都知道孟子一向是倡导的“王道”,即以德行而服人者为王道。周行王道而代商,于是并有整个天下!王道,自然是各国君王都希望能实现的目标,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却又何其困难?而孟轲就在这里提出了具体如何执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这些措施都是极为具体的国策,不再像之前的井田制那样模糊不清了!
而且他还给君王行王道,设立了标准: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这样具体的标准确实是极为详细、务实的,不再有儒家之前那种假、大、虚的空谈之意,全部都是实际的东西!
儒家本质上其实也是一个极为务实的学派,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