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国家法理
�夷,直到其国君贿赂周天子,册封中山国君为子爵,这才使得大家勉强认可了中山国。
天子身负天命,而只有承接了天命的国家才能有统治的法理权。这其实就是“君权神授”的基本政治体系,整个天下都接受了这套说法。而君权神授体系几乎是所有的君主制国家的法理基础,而魏齐相王实际上就是僭越天命,就是践踏了“君权神授”这一法理,那么齐国与魏国还有何理由能存在于世呢?
齐王几乎是转眼间就思量了这其中的厉害关系,是啊,他之前是齐候,虽然是国君,是诸侯,但实质上还是周王的臣子,秉承周的天命,这也是他统治齐国的基础,如今他却是亲手掘开了这个基础啊,之前怎么没有想到如此重大的问题呢?这个问题他也没有合理的答案,于是沉默不语。
魏王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他直接说道:“寡人是魏国之王,寡人自然就能统治魏国,这有什么问题呢?”
在魏王身边的惠施则是极为尴尬,然而他却不得不替魏王发话:“两国相王并不是要僭越周的天命,而是效仿成法。当年周朝初立,成王年幼,而周却面临管叔、武庚之乱,周公遂摄政称王,代替成王执政;如今天下攻伐日甚,而天子暗弱,魏国与齐国乃天下霸主,有执掌天下的实力。而今魏齐相王,并不是要否定周的天命,而只是以王之位显尊贵,如此而已。”
戴言哈哈一笑,向惠施问道:“依照惠子的说法,只要一个国家实力强大,有执掌天下的实力,就可以称王?在座共有诸侯十二,未来如果哪个国家强大了,是不是也可以称王呢?”随后他转向韩候韩康,对韩康说道:“韩国与魏国同为三晋之后,国人有好整以暇之勇;韩国另有宜阳铁山,甲兵之利天下闻名。韩国地处中原腹地,控遏宛、洛,为天子屏藩,实为天下之大国,小子以为,韩候应当称王,韩候以为如何?”
韩候本来就对魏王与齐王擅自称王极为不爽,看到有人敢出来挑战他们的权威,心中正暗暗得意,冷不丁一下子被戴言给带进来了。韩国在他的父亲韩昭侯时任命申不害变法,使得韩国重新变强。然而魏国的一次进攻就使得申不害的变法成果毁于一旦,如今的韩国已经远没有他父亲时那么强大了,他对魏国与齐国真是惧怕到了骨子里,又哪里敢擅自称王呢?
韩候沉默不语,在韩候身边的韩相公仲侈发言了:“我韩国如今实力不济,不敢擅自称王。”他的回答极为精妙,相当于默认了戴言所说的魏国于齐国称王,无非就是靠的强力。如果未来有一天,韩国重新变强了,又或者有了条件,韩国当然也会称王。
然而这却不是戴言所要的答案。戴言为何会如此执着于称王之事呢?其实他真的是想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确定国家的法理权。
现代�
天子身负天命,而只有承接了天命的国家才能有统治的法理权。这其实就是“君权神授”的基本政治体系,整个天下都接受了这套说法。而君权神授体系几乎是所有的君主制国家的法理基础,而魏齐相王实际上就是僭越天命,就是践踏了“君权神授”这一法理,那么齐国与魏国还有何理由能存在于世呢?
齐王几乎是转眼间就思量了这其中的厉害关系,是啊,他之前是齐候,虽然是国君,是诸侯,但实质上还是周王的臣子,秉承周的天命,这也是他统治齐国的基础,如今他却是亲手掘开了这个基础啊,之前怎么没有想到如此重大的问题呢?这个问题他也没有合理的答案,于是沉默不语。
魏王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他直接说道:“寡人是魏国之王,寡人自然就能统治魏国,这有什么问题呢?”
在魏王身边的惠施则是极为尴尬,然而他却不得不替魏王发话:“两国相王并不是要僭越周的天命,而是效仿成法。当年周朝初立,成王年幼,而周却面临管叔、武庚之乱,周公遂摄政称王,代替成王执政;如今天下攻伐日甚,而天子暗弱,魏国与齐国乃天下霸主,有执掌天下的实力。而今魏齐相王,并不是要否定周的天命,而只是以王之位显尊贵,如此而已。”
戴言哈哈一笑,向惠施问道:“依照惠子的说法,只要一个国家实力强大,有执掌天下的实力,就可以称王?在座共有诸侯十二,未来如果哪个国家强大了,是不是也可以称王呢?”随后他转向韩候韩康,对韩康说道:“韩国与魏国同为三晋之后,国人有好整以暇之勇;韩国另有宜阳铁山,甲兵之利天下闻名。韩国地处中原腹地,控遏宛、洛,为天子屏藩,实为天下之大国,小子以为,韩候应当称王,韩候以为如何?”
韩候本来就对魏王与齐王擅自称王极为不爽,看到有人敢出来挑战他们的权威,心中正暗暗得意,冷不丁一下子被戴言给带进来了。韩国在他的父亲韩昭侯时任命申不害变法,使得韩国重新变强。然而魏国的一次进攻就使得申不害的变法成果毁于一旦,如今的韩国已经远没有他父亲时那么强大了,他对魏国与齐国真是惧怕到了骨子里,又哪里敢擅自称王呢?
韩候沉默不语,在韩候身边的韩相公仲侈发言了:“我韩国如今实力不济,不敢擅自称王。”他的回答极为精妙,相当于默认了戴言所说的魏国于齐国称王,无非就是靠的强力。如果未来有一天,韩国重新变强了,又或者有了条件,韩国当然也会称王。
然而这却不是戴言所要的答案。戴言为何会如此执着于称王之事呢?其实他真的是想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确定国家的法理权。
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