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大商人
成两年的话,虽然也同样困难,好歹这笔生意总算是可以做了。像这笔生意几乎可以把三人两年内的流动粮食一扫而空了,而像这样稳定的生意也是很难遇见的。

  随后戴言与三人商定了这笔粮食交易的价格。三人一谈到价格,说起如此大笔的生意,又需要运到丰邑,如果利润不够,他们是不会干的,他们提出,粮食的价格必定要是现在价格的两倍他们才会做此笔生意,要不然就让戴言去找其他人。

  戴言不和此三人还价就接受了两倍的价格,很快戴言就交付了这笔生意10%的定金。随后签下合约,合约中规定了买卖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这个时代没有国际法和世贸组织,因此签下合约以后需要对天盟誓。戴言的效率很高,完成盟誓以后双方就各自离开了。

  三位大商人离去后却并未散去。白龙对濮阳兴和田布说道:“两位,如今公子子偃购买如此大量的粮食,恐怕绝不是为了赈灾之用,百万石粮食可供十万人吃上两年。两位可知公子偃购买如此多粮食所为何事?”

  “应当是在预备战争。”田布分析道,“然而即使是马陵之战,齐国消耗粮草也不过50万石,宋国又何须预备100万石粮食?”

  “两位何必去想那么多?”濮阳兴说道。“宋人历来诚信,想来公子偃作为宋国公子也断然不会为一笔生意而失信,我等又何必在此猜测宋国购粮之动机呢?”

  白龙答道:“濮阳兄所言极是,不管子偃准备干什么,只要对我等有利的生意我等就放手去做,又何必瞻前顾后呢?如果田兄不欲做此笔生意,大可放弃就是,小弟愿意接过田兄的分量。”

  田布笑着答道:“白兄不愧是商祖之后,我三人分100万石粮食,白兄已经分区了40万,供应如此大的量白兄犹嫌不足,小弟佩服。”

  白龙也不说什么,只是朝两人一拱手就告辞了。三人很快也分开了。

  三人不知道的是,此笔交易的买方其实不是戴言,而是整个宋国。戴言虽然是一地贵族,可是要他拿出如此大笔的钱财也是不可能的,光是此笔购买粮食所花费的金额就花去了整个宋国财政税收的一半。购买如此大量的粮食,即使交付的方式分为两年,这也令得宋君子喜肉痛不已。好在戴言向他承诺,现在的花费未来一定能够加倍的收回来的。子喜也就认可了弟弟所做的这一场豪赌。

  不久之后,天下列国都知道了魏齐两国将于次年3月于齐国薛邑相王一事。由于薛邑在天下九州中属于徐州,因而此事被列国称为徐州相王。

  在得知此确切消息后,各国上层陷入了一片沉寂,而位于下层的民间士人和天下各大学派反而陷入了骚动之中。反应最大的当属儒家学派,儒家学派认为只有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