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辩天地
emsp; 然而惠施毕竟不是吃素的,他回答道:“天地虽大,其必然有边界,这是肯定的。然而在下并未实际测量,又如何能够知道天地之具体大小长短呢?譬如夏虫之不可语冰,夏虫不知有冰,又安能与之论冰?此笃于实也。在下不知天地之具体大小,此一为在下却未测量,其二则为天地虽有限,然其边界非凡人可达,故无人可测其大小。”
“先生之言小子知矣,然而先生之言小子绝不赞同。”戴言回答道,随后他又说道:“先生以为天地有边界,其卑于至大者,小子亦以为不妥。天地为两物,地为我等凡人所居之处,而天则为地之上。以小子看来,天有五重。一曰物质之天,即与地相对之天;二曰主宰之天,即所谓皇天上帝,有人格的天、帝;三曰运命之天,乃是人生中吾人所无可奈何者,冥冥中之运气即此也;四曰自然之天,乃指天地之运行;五曰义理之天,乃谓宇宙之最高原理。天有此五重之义,其比之无外者为何?与天相比,无外者亦为小也。地为我等凡人之居所,其大小必然可测也,在下认为地之大必然可知,在下亦能办到此事!”
惠施听到戴言给他分析了天的五重意义,感觉其中的思维方式极为类似自身的辩家学说。惠施学说的核心就是“合同异”,其中最重要的内涵就是万物有同也有异,而其所有的性质却又不是绝对的,因而在惠施看来,泰山都可以视作小,而秋毫都可以视作是大,要解决这种问题,必须要正名实。戴言给“天”下的这五重意义可以说归纳了这个时代人们对于“天”的所有理解,这也是惠施一直所提倡的。然而随后戴言又说他可以测量“地”的大小,惠施就不能理解了,他随后问道:“敢问公子如何测地?”
能够逼得一位顶级的学者向自己请教,戴言心中不由暗爽。他大方言道:“先生问小子如何测量地的大小,小子当绝不藏私,尽言告知。在此之前,我等先来看看“地”到底为何物?地从土从也,与田相对,乃是我等凡人所居之所。然而天下间总有我等凡人不可居之处,如高山,如河湖,如荒漠,如大海,这些地方以在下来看也可称为地的一部分。要测地,吾等先要知道地是如何形状,齐东野人曾言:天圆而地方,先生以为然否?”这个时代阴阳家的创始人邹衍估计才刚出生,阴阳五行之观念还没有联系到一起,然而天圆地方这种思维却是很早就有了。其起源大概是来源于东夷,由华夏族融合四方随后逐步传遍天下。
天圆地方么?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种普遍的看法,惠施也是如此认为。他答道:“在下以为此说法没有问题。”
“先生又错了。”戴言以坚决的语气否决了惠施的看法,随后说道:“小子曾闻,海上行船,两船相遇,一船见远方之另一船,其必然是先看到桅杆,而后见到船帆,而后见到船身,最后见到船底。如果两船远离,则所见则恰恰相反,最后所见到的则必然是另一�
“先生之言小子知矣,然而先生之言小子绝不赞同。”戴言回答道,随后他又说道:“先生以为天地有边界,其卑于至大者,小子亦以为不妥。天地为两物,地为我等凡人所居之处,而天则为地之上。以小子看来,天有五重。一曰物质之天,即与地相对之天;二曰主宰之天,即所谓皇天上帝,有人格的天、帝;三曰运命之天,乃是人生中吾人所无可奈何者,冥冥中之运气即此也;四曰自然之天,乃指天地之运行;五曰义理之天,乃谓宇宙之最高原理。天有此五重之义,其比之无外者为何?与天相比,无外者亦为小也。地为我等凡人之居所,其大小必然可测也,在下认为地之大必然可知,在下亦能办到此事!”
惠施听到戴言给他分析了天的五重意义,感觉其中的思维方式极为类似自身的辩家学说。惠施学说的核心就是“合同异”,其中最重要的内涵就是万物有同也有异,而其所有的性质却又不是绝对的,因而在惠施看来,泰山都可以视作小,而秋毫都可以视作是大,要解决这种问题,必须要正名实。戴言给“天”下的这五重意义可以说归纳了这个时代人们对于“天”的所有理解,这也是惠施一直所提倡的。然而随后戴言又说他可以测量“地”的大小,惠施就不能理解了,他随后问道:“敢问公子如何测地?”
能够逼得一位顶级的学者向自己请教,戴言心中不由暗爽。他大方言道:“先生问小子如何测量地的大小,小子当绝不藏私,尽言告知。在此之前,我等先来看看“地”到底为何物?地从土从也,与田相对,乃是我等凡人所居之所。然而天下间总有我等凡人不可居之处,如高山,如河湖,如荒漠,如大海,这些地方以在下来看也可称为地的一部分。要测地,吾等先要知道地是如何形状,齐东野人曾言:天圆而地方,先生以为然否?”这个时代阴阳家的创始人邹衍估计才刚出生,阴阳五行之观念还没有联系到一起,然而天圆地方这种思维却是很早就有了。其起源大概是来源于东夷,由华夏族融合四方随后逐步传遍天下。
天圆地方么?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种普遍的看法,惠施也是如此认为。他答道:“在下以为此说法没有问题。”
“先生又错了。”戴言以坚决的语气否决了惠施的看法,随后说道:“小子曾闻,海上行船,两船相遇,一船见远方之另一船,其必然是先看到桅杆,而后见到船帆,而后见到船身,最后见到船底。如果两船远离,则所见则恰恰相反,最后所见到的则必然是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