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原来我是一落寇
��障的只有书架,但书却没有。之前那本《东皇太白经》想来也是从架子上拿下来的,但他却没有因此受伤。

  看来,他也只能捡刘夷希看剩下的了。

  “嗯?”

  孙珪翻看了几页,发现这原来是夏朝的史书;从最开始的刘燮起兵,到如今的元隆年间都有记载。

  这般史书,除了宫里面,其他地方都是不能收藏的;卢玄将他藏在这里,也是能够理解的。

  但里面的某件事情,却让他格外在意……

  孙珪将书递给了刘夷希,脸转向一边,沉声说道:“这本……也许你该多看看。”

  刘夷希愣了愣,自己刚才已经翻过了几页,不过就是夏朝的史书罢了,有什么好看的?但他注意到孙珪递给他的页数是极其靠后,想来应该是自己没有看见的重要东西。

  刘夷希斜眼看了看孙珪,见后者已经转过身去不知道作甚,摇了摇头,接过了书,开始阅读。

  “元隆元年,大将军刘武反,帝遣禁卫军五百查抄其家。武家奇清,难得其资,无以证其反。扣武家五十三口,尽解赴京。于城口被太傅伏所杀,全家五十二口遇难,仅余一子岁三月,为张先所收。”

  按照历朝历代的法规,当朝人士除了太史令及其手下,是没有资格翻阅史书的。莫非董伏是偶然看到了这一段,才在十三年之后……屠杀了张先全家?

  这是这本册子的开头,至于后面的东西,刘夷希已经没心情看了。这短短的几行字,透露的信息极多。先是说刘武反叛,后来又说没有证据证明其反;即使没有证据,还是被押赴京城,被太傅董伏所杀,全家上下只剩一个三个月大的小孩被张先救走,其余人全部罹难。

  原来,我是叛贼之子?

  难怪……张先一直不肯告诉自己的身世,原来是因为自己身份的缘故……

  孙珪知道刘夷希已经看完这段,转过身来,缓缓说道:“元隆元年,正好在十三年前,此前皇帝以‘天汉’为国号,因大将军之故换了国号。如今推算,想来你便是大将军刘武的遗子。”

  刘夷希的身体明显开始打颤。

  “大将军刘武谋反一案,十足十的是个冤案。且不说大将军与当朝天子乃亲兄弟,善于统兵,一直在关外抵御上狮部落,朝中几乎毫无势力……虽然他掌握军权,但当时已是闲赋在家,如何有资本反叛?”

  孙珪见刘夷希反应并不算大,便不在乎气氛,继续说道:“如今看来,大将军之死,完全是由董伏一干宦官所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