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一幕春笙望长安
却是去学习儒家的知识。自那时起,我便开始阅读道家书籍,至今已经两年了。”

  “两年?可是日日从未间断?”卢玄略微有些惊讶,道家书籍繁杂难懂,对于初入道门之人很是枯燥,若每日能坚持半个时辰,已实属不易,何况刘夷希在今日之前并无先生引导。

  刘夷希苦笑了一下,以为卢玄是在责怪自己才能浅薄,谁知道是太过惊讶自己的天赋,便说道:“学生不过初生孺子,岂会有如此大的韧劲?初时学生不过应付作业而已,直到七岁过后方才开始认真阅读,每日最多一个时辰而已,说起来也未曾超过半年。”

  第二个数据令得卢玄更为震惊了,颤声说道:“竟然不过半年……今日我学堂之中,所善道学者屈指可数。然孙珪已然一十有六,虽善道学,但不必几年,必将袭爵继官,进宫入仕。余下之人,不过诸官依仗权势,强继于我的酒囊饭袋之徒!”

  说到这里,卢玄痛苦的摇了摇脑袋,两只老眼中似有浑浊的泪水将要溢出。但他似是忘了董胤此人,虽说读书太过死板,但多加教导,来日也会成为一名高士。但卢玄似乎刻意的避免了他的存在。

  刘夷希看卢玄之前对待董胤的态度,也不会傻傻地去问;看着卢玄的模样,刘夷希只能安慰道:“先生莫要激动,诸学子不过贪玩,假以时日,必当领会先生良苦用心。”

  不劝还好,一劝,这卢玄仿佛漏水的木桶一般,一发不可收拾:“良苦用心?二十年前,老朽离宫开设学堂,本欲倾授毕生所学给好学者。若将来我大夏能有继承衣钵者,则老朽此生足矣!”卢玄说到这里,停了下来,走到大门前将虚掩着的大门关好,快步走回来又继续倾诉道:“你家老李说我是先帝帝师,但他并不知道,其实我是三朝帝师,自前朝皇帝以上三帝,皆是我学生。这个名号在官界可是无人不知……这下你应该知道,这个名号开办学堂,会有什么后果了吧……”

  刘夷希闻言,默不作声。纵然他只有八岁,但帝师这个名号的影响力他也是模糊的懂一点的。皇帝是天下最有权力的人,那皇帝的老师岂不是天下最有学识的人?

  卢玄也不管刘夷希明不明白帝师的含义,他今天跟刘夷希说话的目的,似乎就是倾诉,继续说道:“帝师的影响力,就是让那些不学无术的官员,把自己的子女全数往老朽这里塞……如今这二十个人里面,除了孙珪在认真学习我所讲授的东西,其他人怕都是被自己父母强加进来的。”

  “里面有公侯的儿子,也有前后左右将军的儿子;再差点都是京兆尹的儿子……哎,若是比较全国私塾的学生父祖辈的质量,老朽一定是第一的,但这又有什么用呢?全都是纨绔子弟,吃着家里面的老本,丝毫没有进取之心!老朽每日在上面尽心讲授,下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