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全面改革
>
  “门下省设左右散骑常侍,下领审计部及数量庞大的议郎,议郎分户、学等曹,分别对应尚书省各部,其日常职责是对各部进行审计、监督。”

  “说得通俗一点,便是尚书省决定钱怎么花、花哪里,而门下省则决定钱该不该花、花得对不对。”

  “也就是说,尚书省每花出一笔钱财,都必须得到门下省同意与监督。”

  此言一出,让原本对眼热尚书省的官员顿时犹豫起来。

  因为他们发现尚书省并非有想象中那么好,干什么事都有人看着,一不小心还会弄自己一身骚。

  崔浩、宋繇、史暠、宗畅、张湛等人则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在他们看来,雍王将传统尚书省、门下省改的面目全非,完全是在贯彻其分权、制衡思想。

  然而卫朔依然不罢休,他又开始对中书省大动干戈。

  魏晋以后,对中书省的官员特别看重,皇帝常委以机要重任,于是中央机关的主要权力便逐渐移到中书省了。

  而尚书省逐渐被疏远,尚书令只执行日常政务而已,不能参与机要。

  今卫朔将权重归尚书省,等于削弱了中书省权柄。

  于是,中书省被卫朔赋予了立法大权。

  “从今以后,河西治下中书省才有权颁布法律、法规。”

  “除此之外,任何部门或者人包括本王在内,都无权私自推行新律法、更改税率。”

  “中书省主官为左右中书侍郎,下领名额为单数的郎中。”

  “任何一项法律颁布,都必须获得半数以上郎中同意。”

  “而有资格担任郎中者,必须是拥有勋位之人,不然哪怕你出身豪门,也无权进入中书省任郎中。”

  “如今河西治下至少有数千名获得勋位的人,为了保证公平,须按地域、职位等不同尽可能的从中挑出涵盖范围最广的人群担任郎中,名额暂定为三百六十五个。”

  卫朔将立法权赋给中书省,却又担心被世家贵族把持,这才定下上述规矩。

  目前,获得河西勋位者大部分为寒门庶族出身,其中既有作战勇敢的士卒,又有种地技术高的农户,还有认真缴纳税赋的个体户。

  甚至包括、教书育人的先生,创新技术的工匠等等,几乎是各行各业代表,但偏偏没有世家子弟在其中。

  “最后,除了三省之外,尚有监察总署、大理寺、巡检总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