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江东再乱
�知王恭再度起兵,司马道子在儿子司马元显协助下,决定不再姑息,开始采取更积极措施。

  朝廷下令兵分两路,一路由谯王司马尚之率军讨伐豫州庾楷,抵御西边敌人。

  另一路由司马元显担任征讨都督、假节,率领大军前往讨伐王恭,抵御东边敌人。

  除此之外,司马道子又向四方派出使者,试图劝说庾楷、桓玄、刘牢之三人退兵。

  而庾楷却被司马道子诛杀王国宝之举伤透了心,当即拒绝朝廷招抚之意。

  得知司马尚之领军前来,庾楷即派遣汝南太守段方前往迎战。

  双方在慈湖(即采石矶)水战,豫州军大败,汝南太守段方被杀,庾楷逃奔桓玄。

  首战告捷,让会稽王大喜过望,当即升司马尚之为豫州刺史;司马恢之为骠骑司马、丹杨尹;司马允之为吴国内史。

  随后司马尚之等人率军乘胜西进,却不幸在白石败于桓玄之手。

  眼看敌人不可力敌,司马道子加大了招抚力度。

  而桓玄则不失时机地表示,只要司马道子任命他为广州刺史,就答应退兵。

  其实,按桓玄本意当然不想离开荆州,去偏远广州上任。

  而之所以提出这样请求,正是桓玄高明之处。

  桓玄心里很清楚,司马道子绝不会让他留任荆州、江州、雍州等要害州郡。

  但是,作为眼下依旧是白身的桓玄而言,急需一个进身之阶,也就是刺史名位。

  广州远在岭南,远离桓氏旧地——荆州。

  于是,司马道子欣然答应了桓玄请求。

  很快朝廷下旨任命桓玄为都督交广二州、建威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

  但是后来,桓玄虽然接受了朝廷任命,却迟迟不去广州上任,

  摆平了桓玄,就等于摆平了西线叛乱势力,接下来司马道子重心放在了东线上。

  刘牢之本性反复、贪婪,又没什么政治远谋,且跟王恭还有矛盾。

  司马元显派遣庐江太守高素前去招抚刘牢之,并应允刘牢之,事成后将王恭位子交给刘牢之做。

  收到司马道子亲笔书信后,在高官厚禄的引诱下,刘牢之答应背叛王恭。

  趁着与王恭汇合之际,刘牢之诛杀了王恭亲信颜延,率众投降了朝廷。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