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静观其变
/>
  “僚人虽然人员身材比较矮小,但强壮有力,喜好征战。”

  “自晋永嘉五年(即公元302年)始,蜀地南边的犍为郡、僰道县便有大批僚人入住。”

  “后来,由于牂牁、夜郎等郡成为成汉与东晋反复争夺与鏖战之地。”

  “在咸康年间(从公元338年开始),居住在牂牁一带的几十万僚人为了躲避战乱,开始大规模北上入蜀。”

  “除此之外,南朝东晋与成汉为了抢占地盘,双方发生多次大规模争战。”

  “战争导致人口大规模减少,为了弥补人口得失,双方都曾大规模掳掠僚人。”

  “其中成汉政权在李寿在位时,从南中、牂牁等地掠夺了大批僚人入蜀。”

  “甚至为了充实因战争而荒芜的城镇,还迁徙了三千多户到成都一带。”

  “据不完全统计,光成汉时入蜀的僚人就有约十余万户,近六十万人之多。”

  “晋时所设置十五郡,除新都一郡外,其余十四郡皆有僚人,蜀郡成都也不例外。”

  “客观来说,僚人入蜀增加了蜀地人口,但也严重影响了蜀中安稳。”

  “僚人落后喜战,而且习惯山地生活,自僚人入蜀后,以前少见的山贼也在蜀地横行起来。”

  “以至于每年官府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清剿,不然无法保障正常生活。”

  “在寿看来,僚人入蜀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当年六郡流民掠夺。”

  “因为当时那些流民虽然破坏性大,可毕竟整体素质高,其中又有不少士族领袖,懂得建设与保护。”

  “不像僚人几乎让蜀地经济倒退数十年,早不复富庶之名。”

  “并且僚人入蜀加重了当地大族与朝廷之间矛盾,如今蜀地世家与官府关系十分紧张。”

  “哦?这优势为何?”

  “大都护有所不知,朝廷自然希望僚人越多越好,这样他们才能抽调更多青壮。”

  “而当地大族则认为僚人已严重威胁到世家利益,坚决不同意再招抚僚人。”

  “大都护可知在下为何千里迢迢选择北归?”

  “难道不是思念家乡之故?”

  “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眼下蜀地积累了大量矛盾,稍有火星便会燃起熊熊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