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攻守易势
。
而拓跋珪却比慕容宝果断多了,他一看到燕军后撤,立即渡过易水河,组织追击。
后撤中的燕军无心恋战,一败再败。
慕容宝甚至开始担心不能安全撤至中山,担心之余他竟抛弃步兵,只率领两万骑兵仓皇南逃。
为了不被魏军追上,他还下令部队将大量铠甲兵器、辎重粮秣丢掉,以至于侥幸逃回中山的燕军,连一把剑、一粒粮食都没有带回。
大战之后,北魏不但缴获了大量物资,还俘虏超过三万多后燕士卒。
如何处置三四万后燕士卒,北魏内部发生了激烈争论。
有人建议予以放还,以争取河北中原民心,也有人建议杀掉以绝后患。
中部大人王建说:“这是慕容宝好不容易才筹集起来的一支军队,也可以说除了慕容垂手中的南征大军,后燕已再无兵可调。”
“少了这三四万人,后燕国内必定空虚,今后击败燕国也变得十分容易。”
“相反,大王若是将俘虏放归,犹如放虎归山,白白增加敌人实力。”
大多数拓跋贵族及胡人将领纷纷同意王建提议,拓跋珪也想缓和一下与宗室关系,于是便听从王建之议,下令将被俘的三万燕军士兵全部坑杀!
拓跋珪实施了这一暴行不久,他本人也有点后悔了。
也正因此次暴行,在接下来北魏灭燕之战中,河北百姓誓死抵抗,给了魏军极大杀伤。
……
易水河一战,后燕国力十去其一二。
自此,东西强弱易势,此消彼长之下,魏国已渐渐超过后燕,也为日后后燕最终灭亡奠定了基础。
而当北魏赢得了这场战役之后,纷纷改变了之前主意。
连拓跋珪也决定不再撤军,于是魏军又将蓟城围了起来。
借着大胜之威,拓跋珪又顺势斩杀了几个不听调令的部落首领。
剪除了内部隐患,他终于可以一心一意对付慕容垂啦。
一场大战之后,让北魏与后燕之间实力发生了明显变化。
损失这数万人马,即便慕容垂从南方返回,后燕暂时也无力发动反击。
原本拓跋珪都做好了失去所占土地打算,可这一次他不但收回了之前决定,还生出了全取幽州之念。
倒不是拓跋珪盲目
而拓跋珪却比慕容宝果断多了,他一看到燕军后撤,立即渡过易水河,组织追击。
后撤中的燕军无心恋战,一败再败。
慕容宝甚至开始担心不能安全撤至中山,担心之余他竟抛弃步兵,只率领两万骑兵仓皇南逃。
为了不被魏军追上,他还下令部队将大量铠甲兵器、辎重粮秣丢掉,以至于侥幸逃回中山的燕军,连一把剑、一粒粮食都没有带回。
大战之后,北魏不但缴获了大量物资,还俘虏超过三万多后燕士卒。
如何处置三四万后燕士卒,北魏内部发生了激烈争论。
有人建议予以放还,以争取河北中原民心,也有人建议杀掉以绝后患。
中部大人王建说:“这是慕容宝好不容易才筹集起来的一支军队,也可以说除了慕容垂手中的南征大军,后燕已再无兵可调。”
“少了这三四万人,后燕国内必定空虚,今后击败燕国也变得十分容易。”
“相反,大王若是将俘虏放归,犹如放虎归山,白白增加敌人实力。”
大多数拓跋贵族及胡人将领纷纷同意王建提议,拓跋珪也想缓和一下与宗室关系,于是便听从王建之议,下令将被俘的三万燕军士兵全部坑杀!
拓跋珪实施了这一暴行不久,他本人也有点后悔了。
也正因此次暴行,在接下来北魏灭燕之战中,河北百姓誓死抵抗,给了魏军极大杀伤。
……
易水河一战,后燕国力十去其一二。
自此,东西强弱易势,此消彼长之下,魏国已渐渐超过后燕,也为日后后燕最终灭亡奠定了基础。
而当北魏赢得了这场战役之后,纷纷改变了之前主意。
连拓跋珪也决定不再撤军,于是魏军又将蓟城围了起来。
借着大胜之威,拓跋珪又顺势斩杀了几个不听调令的部落首领。
剪除了内部隐患,他终于可以一心一意对付慕容垂啦。
一场大战之后,让北魏与后燕之间实力发生了明显变化。
损失这数万人马,即便慕容垂从南方返回,后燕暂时也无力发动反击。
原本拓跋珪都做好了失去所占土地打算,可这一次他不但收回了之前决定,还生出了全取幽州之念。
倒不是拓跋珪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