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化胡为夏
文明和进步的汉族服饰重新占据统治地位。
除此之外,让胡人改穿汉服也能减少民族矛盾,增强胡人对华夏的认同感。
第二项改革:说汉语。
西方有句名言,即若想消灭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消灭承载它的语言。
语言是一个民族最本质的特征,是一个民族的血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
所以,语言改革也是汉化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
对此,卫朔亲自定下规定:从各级官吏开始,逐步消除其他诸胡语言,全部改说汉语。
为了起到震慑作用,卫朔还跟臣下演了一场戏。
当时在会上,卫朔提出要短时间内消除胡语,并给出了具体方案。
“自今日起,河西当断绝胡语,一律习从正音(即汉语)。”
“年三十以上者,因习性难改,容许慢慢学说汉语。”
“三十以下,凡在朝廷之人,应一律立即改说汉语;若有明知故犯,当降爵罢官。”
“如此循序渐进,风化可焕然一新!”
“朔可不想数世之后,中原全是被发左衽之辈。”
这时,早得授意的宗敞立马站出来反驳道:“天下四方语言很多,有谁规定它是正音呢?哪种语言方便,哪种语言就是正音!何必还要改旧从新。”
此番言论一下子触怒卫朔,其当即对宗敞表示:“卿太让本都护失望了,应当让御史拿你治罪。”
宗敞闻言急忙摘下帽冠谢罪,承认自己错了。
这本就是一场戏,卫朔哪舍得真杀了宗敞?
只要达到杀鸡儆猴的目就可以了,因此他顺势赦免了宗敞,并下令推行汉语。
第三项改革:改汉姓。
服饰变了,语言变了,卫朔接下来要做的是更改“名份”。
在改穿汉服之后,卫朔以大都护名义行文朔方,要求所有胡人全都改原有姓氏为汉姓。
叱干阿利年长几分,早看出了汉化改革的厉害之处,而刘勃勃年幼,只认为改姓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原本卫朔认为刘姓挺好,不料刘勃勃却非要自己改姓。
他还振振有词道:“我家祖先,从北迁到幽朔,改姓为姒氏,因为语言和中原不一样,所以随母氏姓刘。”
&
除此之外,让胡人改穿汉服也能减少民族矛盾,增强胡人对华夏的认同感。
第二项改革:说汉语。
西方有句名言,即若想消灭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消灭承载它的语言。
语言是一个民族最本质的特征,是一个民族的血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
所以,语言改革也是汉化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
对此,卫朔亲自定下规定:从各级官吏开始,逐步消除其他诸胡语言,全部改说汉语。
为了起到震慑作用,卫朔还跟臣下演了一场戏。
当时在会上,卫朔提出要短时间内消除胡语,并给出了具体方案。
“自今日起,河西当断绝胡语,一律习从正音(即汉语)。”
“年三十以上者,因习性难改,容许慢慢学说汉语。”
“三十以下,凡在朝廷之人,应一律立即改说汉语;若有明知故犯,当降爵罢官。”
“如此循序渐进,风化可焕然一新!”
“朔可不想数世之后,中原全是被发左衽之辈。”
这时,早得授意的宗敞立马站出来反驳道:“天下四方语言很多,有谁规定它是正音呢?哪种语言方便,哪种语言就是正音!何必还要改旧从新。”
此番言论一下子触怒卫朔,其当即对宗敞表示:“卿太让本都护失望了,应当让御史拿你治罪。”
宗敞闻言急忙摘下帽冠谢罪,承认自己错了。
这本就是一场戏,卫朔哪舍得真杀了宗敞?
只要达到杀鸡儆猴的目就可以了,因此他顺势赦免了宗敞,并下令推行汉语。
第三项改革:改汉姓。
服饰变了,语言变了,卫朔接下来要做的是更改“名份”。
在改穿汉服之后,卫朔以大都护名义行文朔方,要求所有胡人全都改原有姓氏为汉姓。
叱干阿利年长几分,早看出了汉化改革的厉害之处,而刘勃勃年幼,只认为改姓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原本卫朔认为刘姓挺好,不料刘勃勃却非要自己改姓。
他还振振有词道:“我家祖先,从北迁到幽朔,改姓为姒氏,因为语言和中原不一样,所以随母氏姓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