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吐谷浑之危
��都护卫朔狠狠教训了一顿。

  而乞伏乾归还差一点儿丢了老命,最终只身狼狈逃回金城。

  这件事足足让吐谷浑人笑话了许久,也促使他们萌生了依靠河西摆脱西秦控制的念头。

  可没想到的是,视罴才要将西秦封赏的白兰王头衔丢掉,乞伏乾归便气势汹汹率军杀奔而来。

  显然乞伏乾归已看出吐谷浑有意脱离西秦控制,这才联合南凉、后凉有备而来。

  形势对吐谷浑十分不利,不但敌军数量众多,关键是吐谷浑本身实力太弱。

  按照吐谷浑兵制,常备军队数量极少,大多镇守各王城及边塞战略要地。

  吐谷浑所有士卒平时都是牧民,只有战争来临了,他们才丢下牧羊的鞭子,拿起杀人的兵器,骑着自己家的战马,集合起来,出征杀敌。

  战争一结束,他们又放下兵器,回到草原上继续放牧。

  大量青壮、兵员始终掌握在各部落酋长与豪帅手中,哪怕视罴想出兵打仗,也得先经过他们同意。

  不然,恐怕连兵都征不齐。

  而这也是视罴没有急于发兵出征,反而在王城内与众酋长扯皮的原因。

  自会议开始后,大汗视罴始终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听。

  王国长史钟恶地曾几次试图让视罴发言,结果都被一一拒绝。

  会议一直扯皮、讨论到第三天凌晨,才基本上形成了阵势鲜明的两派意见,即主和派与主战派。

  主和派基本上是以王国中元老大臣和酋长豪帅,以及众多部落王公贵族为主。

  他们认为数十年来,吐谷浑对外战争几乎没有胜利过,实不宜轻易开启战端。

  以前吐谷浑也曾被前秦与东晋夺去了东部与南部城池与土地,但最终还是靠着称臣纳贡渡过了危机。

  这一次三国联军来势凶猛,不可硬碰硬,而是要以和为贵,以柔克刚。

  当务之急,是马上派出使者,带上朝贡的厚礼,去金城称臣求和,以免战争给王国部落带来巨大牺牲。

  然而弟弟乌纥提为首的少壮派则坚决反对求和,他们认为如今吐谷浑,经过数十年休养生息后,国势渐盛,背后又有河西支持,无需再向西秦称臣。

  对于两派意见视罴都不怎么满意,他既不愿像主和派说得那样,向西秦卑躬屈膝,又不像主战派那般狂妄的以为吐谷浑可以傲视四方。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