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进城听书
  过了几日,有天吃过中饭马天复跟二凤闲聊。

  “你们这东家怎么这么有钱那晚一顿饭得多少钱啊怕抵我护三年院了吧”

  “屁你那点儿饷钱,只够半桌子的材料。那天厨子也是特地请的。”

  “啊这么值钱唉,早知道不吃了,叫东家折个现。一直想给你扯几尺花布的。”

  “滚”

  “说真的,他干什么的怎么发家的”

  “这真不知道。好像以前他爹跟过一个大东家,后来后来出来单干了,东家现在就是子承父业。”

  “承父业我怎么觉得他在败父业呢送儿子去学武都准备花千两白银。”

  “那你管得着吗眼红舌头酸的。”

  正说着,陶元站在书房门口大喊:“小马啊,你进来一下。”

  陶元跟马天复很少交流。倒不是陶元瞧不上这个护院,而是他知道马天复这种年轻人不太喜欢和自己这样的商人打交道,话不投机。现在不一样了,他是传功弟子的爹,找马天复询问一下武学方面的常识还是很合适也很有必要的,这就叫共同语言。

  马天复开始觉得陶元叫他到书房单独说话肯定有事,对武学方面不过是随便问问,然后转入正题,没想到陶元问得仔细,听得认真,也不得不深入浅出地跟陶元讲讲武学的基本道理。

  不知不觉陶元三壶茶两泡尿的功夫过去了,马天复也明白了大概原由。陶元一贯低调不是因为生性低调,而是没有高调的资本。在城里的一清居茶楼、万马阁书场这类地方,他陶元进去,认识的也就点个头称一声陶员外仅此而已。中间那几桌,别说插个一句半句,想坐下来都难。偶尔坐下了,板凳还没焐热,门口进来一个人,那些同桌们立马有好几个人看着他,看得他一口茶含在嘴里连咽下去都来不及就赶紧得站起来。现在可不同了,他一进去,居然有人给他让座,这差别俗话说是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可陶元压抑了这么多年,怎能忍得住生意场上他再成功,没用,终究是个商人,文人的圈子他是进不去了,可好歹可以在庐州府武人的那个圈子里扬眉吐气,哪还顾上那许多。这些人一是看他儿子的金面,二不就是想听听传功弟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看着陶元一边认真听讲,一边把那些他本不懂的词句默记于心,马天复忍不住好言相劝:“东家,汉有曹子建,宋有方仲永,不可不引以为鉴啊”

  陶元一愣,大笑道:“这二人境况与小文并不相同,况且,我儿小文,岂是曹子建方仲永之辈嗯”话说一半,另一半咽了下去。方仲永也就罢了,这曹子建练武的就是粗人,把这二人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