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荀氏三老
  凤梧阁,紫金阙!

  诸位荀氏勋臣,齐聚一堂。

  歌舞繁华,金樽未干!

  正是酒意尚酐,一位勋臣倏然起身,上前拜倒,道:“君上,今时恰逢其会,正值吾荀氏一十二载一度,子弟检选,”

  “且有几月,荀少贺,荀少彧,荀少满,荀少伤,诸子弟,岁满十二,”

  “故,微臣请君上示下,吾等该如何拟订章程?”

  这位勋臣,神色肃穆,让诸位勋臣愕然一顿。

  不少勋臣掐指一算,正是十二载之期到了。

  荀尚观一愕:“章程?”

  这种家宴性质的宴会,既然有勋臣,提出检选之礼。

  有时候,亦由不得荀尚观,不重视几分。

  不算荀氏三老在座,就是荀尚观自身,何尝不是经过这般检选,才一步步从众兄弟中,脱颖而出。

  更何况,在一十二满岁之时,都没有踏入【易筋煅骨】之境。

  不是没有这个天赋,就是没有这般毅力。

  继续武道之途,也不过害人害己,徒劳无功而已。

  因此,在荀氏八百载族史上,真正开出族籍者,反而是屈指可数。

  他饶有意味道:“众臣,可有章程,不妨一并呈上来,让诸臣一观,”

  “群策群力!”

  每一届检选,都是荀氏本身的一场选拔人才的盛会。

  不但剔除掉,族内不求长进之辈,还明显突出,那些英杰骄子的不同。

  在坐勋臣,就有不少是从,满岁检选之时,脱颖而出,得到荀氏大力培养的。

  “这是吾荀氏一脉,千载不衰的根本,吾等不可怠慢,”

  闻言,一众勋臣会意,叩首,道:“谨遵钧命,”

  大宗傅荀太常,眸光转动,胡须微微抖动,手指拂过长须。

  这位大宗傅,一身武道高明到了极点,甚至比荀尚观这位国君,还要高出不止一筹。

  是名副其实的武痴,荀氏三老中,属他手握的权柄最少。但说话分量,却是最足的。

  “嚯嚯嚯……又过了十二载了么,”

  荀太常锊着胡须,一张老脸,满是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