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建议(二)
  出人意料,陈达却没有逃跑,反直着脖子:“军使,属下对你一片忠心。将军问如何退敌,属下自然照实回话。若你真要动刀,试问将来还有人敢在你面前说话吗?”此刻,他说话反流利起来,也不结巴了。

  “你你你,你这是在拿话挤兑我吗?”

  “爹爹,不要!”正在这个时候,秦斯昭来了,他忙一把抓住王慎的手,劝道:“陈军法官罪不致死,如何能够动刀。爹爹你鏖战一日,儿子还是服侍你老人家早些安歇了吧?”

  说着话,就不住给陈达递眼色:“陈军法官,你还不快走,非要惹得爹爹动气才甘心吗?”

  陈达还是不肯走:“军使有宽仁之心,不肯杀俘,我等心中自然敬服。如若不肯,不妨将敌人阵亡的尸首都砍下头颅筑成京观,诈称乃是以国法诛杀的乱臣贼子。如此,也能震慑匪军。”

  “恩,倒也可以。”王慎心中一动,气消了大半。他长长地打了个哈欠:“你自己看着办吧,我已经疲乏,懒得跟你废话。另外,等到敌人退兵之后,那些尸首都要好生收敛埋葬。”

  “是,属下一定将此事做得妥当。”

  等到陈达兴冲冲离去,秦斯昭侍侯王慎洗脚上床之后,已是后世北京时间大约半夜十二点模样。他低声道:“爹爹,看不出陈军法官倒是个强项令。”

  王慎一笑:“什么强项令,就是个索元礼、周兴、来俊臣而已。这种从基层起来的小吏,一旦得居高位,手掌实权,就一味刚猛精进,要想在世人面前展示手段,也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他们胸中的格局,还是小了些。”

  秦斯昭若有所思的样子:“儿子受教了,看来,这治国,还得靠世家大族出身的君子。”

  “君子,君子吗……”王慎笑了笑,却不继续深入下去。

  君子,宋朝出身世大族的读书人和缙绅真的是君子吗,我看也不见得,那些人可烂得很啊!可治国,却不能不靠这些人。毕竟,管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不能依靠武人。士慎是这个时代唯一的知识分子,你不用他们还能用谁?

  自己重新培养,那可是翻天覆地的革命,自己可没有这样的能力、手段和魄力,还是不费这个神为好。

  高级知识分子、士绅大族和如陈达这种胥吏、中下阶级出身的小知识分子小官僚都要用,都不能偏废。

  “爹爹。”

  看着秦斯昭一脸求知欲的样子,王慎问:“斯昭,前一阵子你在军中、黄州两头跑,学业可荒废了?”

  秦斯昭:“不敢,儿子每日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