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六章 兴庆花好
间的反对声浪都不大,圣人要喜欢一个女子就喜欢呗,反正都有皇嗣了,多大的事儿,要闹腾得翻天?都吵得圣人没心思修园子了!……因为昭宗的德政,大唐之后的皇帝都延续了昭宗的做法,让这些开放的皇家园林继续成为“与民同乐乐”之地。

  而兴庆宫作为皇家别宫,当然不能成为同乐乐之地,但兴庆宫在民间的名声却是极好的,也深为百姓们向往。

  其一据说昭宗当年修建兴庆宫就不是享乐的,而是给太上皇“筹集”造船经费,又说在公主府改建为“庆园”后,刚成为太上皇不久的简宗每年都会开放庆园给长安贵家办花会,当然这些贵家为叩谢太上皇隆恩都会向太上皇敬献大礼,据说这些“大礼”都流入了太上皇的造船场,而在庆园被扩建为兴庆宫后,给太上皇的“谢恩礼”就更多了,统统流入了造船场,为大唐的造船事业做出了持续的贡献云云……当然这只是野史笔家之言,作不得真假。不过有一项是真的,那就是昭宗二十年下了一份诏书——《庶民立功立德奖赏诏》,从下诏那年起,每年全国各道都要推举出在各个行业做出重大成绩或成为道德典范的庄户人、匠人、积善仁义商人等普通庶民,除了诏书表彰银钱奖赏外,还能得到进入兴庆宫赏花的特别赐赏,自那之后,兴庆宫一下子从距离百姓遥远的云端变成了百姓们仰望又亲近的荣耀之地了,就算布衣又如何,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孙,也有机会能够进入兴庆宫成为赏花的一员,谁还会责怪说这座皇家别宫占了京城一个坊呢?再大也不为过。

  兴庆宫因为占了一个坊,当然是宏阔的,只牡丹苑就有十一苑之多,其景各有特色,除了极个别的择地品种外,几乎所有牡丹品种都能在兴庆宫见到,若论赏牡丹之全,除兴庆宫外再无别处,若论赏牡丹之贵,则除大明宫太极宫两处皇宫外,便是兴庆宫了。不说普通百姓向往,贵家们也是向往的,不然凭何每年花季,都有那么多贵家愿意奉上丰厚的“谢恩礼”借这兴庆宫开花会呢?……说到昭宗觑准人心赚钱的本事,那也是没准了,关键是这位圣人还舍得下脸皮,说起来大唐圣人的厚脸皮似乎就是从昭宗开始,先皇景宗就是深得昭宗真传的,脸生得最好却最不要脸,即位第三年就将兴庆宫的租园费提高了两倍,说是通货膨胀,天家也没余钱,要给先皇攒香烛钱给先皇太妃们攒首饰钱脂粉钱嘤嘤,各世家呵呵了,只想往他脸上扔靴子。

  话说回来,在贵家中暗地里流传的“皇室相亲会”就在兴庆宫的花好苑举行,这处牡丹苑是面积最大的,种植的牡丹未必都是最珍稀的品种,但是品类最全,一眼望去,红白绿墨粉紫,单瓣重瓣,各色云集,真个花团锦簇。当年昭宗起名花好苑,就是取花好月圆的美好圆满之意,后来就成为帝后挑选皇家媳妇和女婿的地方,因涉及到皇家亲事,比起之后闻名帝都的上巳节芙蓉园牡丹花会相亲,就要含蓄隐晦得多了,只是天家与臣民共赏也。既然有相看的意思,这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