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九章 两个大人物的会晤
��崇粗俗——这真是五百年杏林世家出来的家主?

  太医令一点也不介意自己的动作,用手拍了拍札子,“太厚了,我儿子抄了老半天,放我袖袋里都嫌沉,挎个书囊吧又嫌累赘……到了你这就赶紧拿出来压着了。呵呵,别嫌弃了,干净得很,快点看。”

  墨平接过来,翻开后看见题目,那两道粗黑的眉毛就扬了扬。

  他慢慢的看下去。

  他读书的习惯一向很慢,不是那种读书快的人,一目十行都能浏览,他是一字一字的看。看过之后,再回头一字一字的看;然后再回头,如是三遍,才算看完一本书。

  皇甫安存知道他的习惯,也不催他,和一旁程兼扯着闲篇儿。

  墨平心里默默咀嚼着一些札中的文句:

  “公利疾预卫生不是朝廷施予百姓的福利,而是国家的财富。”

  “由于可预防的疾病而死亡的帝国百姓估计每年达二百万人,其中能够预防的疾病的病例数约占三分之一,按人均制造财富计算,这是国家巨大的财富损失。”

  墨平想起魏重润和他交流的“国富论”书稿中,就有类似的观点,当然他不是从医疗角度来说,而是单纯论人口的平均经济价值。

  “十文钱的预防,胜过一两金的治疗。”

  “病从口入,饮用水污染,粪便污染是罪魁祸首。改良水井,修建公溷,至少能减少四成的幼儿因腹泻痢疾时疫而死。”

  墨平微微点头,他们墨者县里乡村走得多,当然知道六七岁以下的孩子死得最多的就是腹泻和痢疾。如果每个县、每个村都建立这样的卫生保健站,有专门培训的医工负责水井清毒,监督粪便处理,能做简单的伤口清毒和急救处理,因为拉肚子和破伤风而死的孩子就不会再有。他们墨者在外行走,每人都要背一个医箱,碰上了就能救一个。但天下县村这么多,他们兼爱社的人员纵然越来越多,又如何能跟国家的力量相比呢?

  他已经明白了……

  尚书令和他讨论的是公利,国家之富和民生之利。

  也是这份《上医疗论事疏》。

  皇甫安存见他合上札子,知道他看完了,立即道:“老墨,你知道,宰相们考虑的,可不是公利。当然,更不是民利——他们可没把自己看作民。”

  “士农工商,都是民。”墨平语调平而慢的说道。

  “呵呵。”皇甫安存摇着蒲扇,好像在摇着头,脸上有着嘲弄之色。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