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章 谁的利益
emsp; 世家的探子们还是敬业又有能耐的,很快查出秦国公主是去三元宫见至元道师,而且是“拜访请教”,虽然查不出两人谈了什么,但可以往前推因由,公主殿下是在见了太医丞胡汝邻之后冒雨出行,而这位太医丞正和广州医官局制定一个据说“大计划”……于是,整件事的原委很快被探子们查清楚了,而沈清猗那份札子的抄件也很快出现在了各个世家宰相的案头上。

  唯一例外的,可能就是寒门出身的副相、门下左卿邵崇廉了——虽然邵家也是三代官宦家庭,但底蕴没法跟这些五六百年的世家相比,而且邵崇廉是江南西道洪州人,离岭南远,即使为副相四年,手也伸长不到岭南去,对广州发生的事情当然没有世家那种便捷的渠道。不过,他脸上也无讶异之色,因之前魏重润已跟他通过气,而且比起其他宰相,他还多了一份秦国公主评论推荐此疏的呈札抄本。

  魏重润将这份议案压了几天,一是这份议案虽然重要却不紧急,二是给自己了解和思考的时间,当然也是给其他宰相思考的时间。能真正提上堂议的议案,其实在宰相们心中都有了腹案,提交堂议不过是各方利益的博弈——对自己和家族是否有利;利大,还是利小;能从中攫取多大份额,诸如此等。真正从国家和百姓利益来考虑的,很少,世家宰相中更少。

  而平民住房贷议案决策得那么快,不是因为宰相们的长远目光,看到了这份议案的长远价值,当然,宰相们有这个眼光,但是“于国家百姓有利”从来不是这些宰相决策的首要考虑点,而是各家的利益,平民住房贷议案恰好有这个价值——上千万贯的承建招标就是一张利益大饼,哪个世家宰相不想啃一口?即使这些家族经营的产业从前没有涉及泥瓦木匠行的,但有巨大的财力和人才,临时组建一个房屋建筑商号还不容易?没准在太府寺拟定的房屋建筑商入籍法令和资质审查法令出台前,这些世家的建筑商会已经拉帮建好了,只待官府审核注册了。

  这对魏重润来说,也是好的,固然世家是出于利益,但在他们的利益下,城里的匠作小民将得到做工赚钱的机会,乡村失地的农民也多了一个做建筑小工养家糊口的路子,而新修的平民廉价房也会因为世家承建商的实力得到效率和质量的保证。所以,他一开始重视的,就不是这个议案能否通过——因为世家一定会让它通过——而是从世家嘴里抠出肉来,争取有利小民的措施,比如,强制承建商建立工地的保障措施,强制采取保障匠工人身安全的措施,这些只有世家组建的大建筑商才有财力做到,又比如,限定匠工的最低工钱,减少承建商的盘剥……堂议争吵的四天,事实上就是世家宰相的“分饼”之争和魏重润从世家嘴里的“抠肉”之争。

  而这第二项议案,就没有第一项议案那么容易通过了。

  因为它不像第一项议案,对世家有足够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