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章 意志
�城邦的疆土、地理、人物、语言、风俗等等。萧琰若读过玄奘的《西域记》,就不会不知道迦毗罗和蓝毗尼。

  她摇头道:“没读过。只是听我四哥提过,里面的一些西域小国。”

  萧琮曾与她聊起河西道和安西都护府属于“西域”时期的历史,就提到了玄奘法师的《西域记》,提的只是涉及河西和安西的“西域诸国”的变迁——游记中所记的这些西域小国,比如高昌国、阿耆尼国(焉耆)、屈支国(龟兹)、跋禄迦国等,如今都是河西道的西部州县;再往西去的“西域小国”,如今是安西都护府的治地,包括昭武九姓的九国,均以其国号建州;更远的“汉朝西域都护府相邻之乌孙故地”,已经是大唐的西域了,而“沿海林立诸小国”的“咸海”,有三分之二已成了安西都护府的内海,因为含盐量大,如今安西的盐都出自那里,因为质优白细还外销突厥阿尔塞柱汗庭、欧罗顿、大食这些邻国——大唐虽然与这三国有战争,明里暗里一直有争斗,但毫不妨碍通商赚取他们的金银。

  因萧琰对山水游记更感兴趣,虽听四哥提过《西域记》,过后却也没兴趣找来翻一翻,当然不知道萧琮没有提过的、玄奘记述的吐蕃南域和天竺那些国家了。

  李毓祯道:“天竺不是一个国,跟咱们‘中原’一样,是地理上或一个文明族群的称呼。玄奘法师西行天竺时,有七十余国;如今,小国更多,有的多是一个城,也自称为王。事实上,天竺自古以来,只出过两个统一王朝:第一个是孔雀王朝——大概相当于咱们中原战国中期到西汉初这两百年时间。孔雀王朝覆灭后,天竺割据分裂四百多年,才又有笈多王朝统一,但约摸在五百年前就已经覆灭了——咱们往北边走,过了天柱再往南回。”

  萧琰应声“好”,她也极喜欢这片竹海,寻思着以后冥想也到这里,随着李毓祯拨了马头,沿竹林间的小路,逶迤往北行去。

  李毓祯娓娓说着天竺的历史。

  “……真正统治天竺的,并不是天竺本土人,而是阿利安人。他们是一千六百多年前在咸河一带游牧的民族,大约是在咱们中原的西周时代,南迁至天竺,并逐渐取得了统治地位。按玄奘法师的记载,阿利安人是棕黑发色,高鼻雪肤,大概与咱们大唐的粟特人和回纥人的长相差不多,而天竺本土人是黑发、黄色至浅黑色皮肤。

  “阿利安人的人口少,为了统治占人口多数的天竺人,他们必须联合当地的贵族。于是,他们创立了一个教派,自称婆罗门教,并创种姓制——最高种姓就是他们雪白肤色的阿利安人,称婆罗门;第二种姓是刹帝利,是天竺的国王和贵族;第三、第四种姓是吠舍和首陀罗,即平民和奴隶。

  “阿利安人宣扬婆罗门是神圣的,由下面三个种姓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