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章 暗潮
  陆谐的案子李毓祯并没有详说,毕竟还没有查实。虽然夜鬼刺的勾魂帖向来没有出过错,但朝廷不可能就此采信刺客的说法,还得看事实证据。所以,一方面,朝廷要缉拿凶手;一方面,要遣三司查证陆谐的罪行是否属实。

  按照夜鬼刺一贯的做法,刺杀后的一个月内,凶手会投案自戕。这个凶手是雇佣夜鬼刺杀人的人。这就是夜鬼刺“以命为价”的规矩,□□,就得付出自己的命。明明是一个游离于律法之外的刺客组织,却偏偏遵循着以命偿命的律法规则,真是一个矛盾的存在。

  高宗皇帝曾经对她的宰相们说:“夜鬼刺的存在,表明了朝廷在执法上的无能。与其费尽心机去想怎么剿灭它,不如多花心思去想想怎么完善朝廷的监督和执法。如果大唐的百姓都相信官府能为他们做主,相信官府有能力惩治一切罪恶,那么夜鬼刺也就不存在了。”

  萧琰忽然就想起高宗说的这段话,愈发觉得其中有深奥的治世道理。她不由问李毓祯:“陆刺史此案,朝廷是以缉拿凶手为重,还是以查核罪行为重?若是缉拿凶手,是缉拿买凶者,还是缉拿刺客为重?”

  她这话问得很犀利。

  李毓祯咦了一声,眸子带着两分兴味看她,“萧悦之你对时政很敏感嘛。”

  萧琰白她一眼,“我又不傻。”她只是更多的专注于武道,对朝政的兴趣不那么大,但不意味着她不懂。

  李毓祯轻笑一声,如墨的眉下,一双薄凉的眼眸透出两分森凉的寒意,回萧琰的话道:“以何为重——要看是哪边的人了。”

  萧琰的眉微扬。

  李毓祯唇角一哂,“勾魂帖一出,以夜鬼刺的信誉,即使朝廷还没有查证,但诸公对陆谐的罪证基本已经确认了。对诸公而言,追缉刺客和凶手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吴郡陆氏,是要打击到什么程度?陆氏腾出的利益,各家能瓜分到多少?”

  李毓祯并没有详说紫宸殿上的风云,但萧琰也能想象出来。

  单从陆谐被刺案不是京兆尹呈报而是御史台禀奏就能看出一二。

  御史台的职责是监察百官和谏议君王,与谏议院相比又以监察百官为重。陆谐被刺是一桩刑事案,但被御史台当殿禀奏,就意味着这桩刑事案里被刺的官员有不清不楚的问题——虽然御史台没有证据,但风闻奏事本就是御史的权利。而两位御史长官与京兆尹搭成这样的默契,也意味着进入紫宸殿前这三位家主已经在“打击吴郡陆氏”上达成了一致意见。

  虽然世家希望世族的势力强盛,才能与皇权相制衡,当然这并不是说世家有反心,世家服膺于李氏大唐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