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凄声绝唱(下)
  (求订阅!)

  很多时候,我们提到一个人,就能想起一首歌来。

  提到一首歌,脑海之中也只会浮现出一个人来。

  这就是歌曲,或者说是任何一种艺术种类的历史魅力所在,能够让一个人的光辉,不再局限于时空的桎梏,可以随着历史沉浮。

  但是同样对于一些音乐家来说,这样所谓的“代表作”反过来看,也是一种桎梏,是一种后人极不负责任的记录和流传。

  先贤所谓的不求甚解,在这里并不同样适用,至少我们在听到这样一首歌的时候,不应该脑海之中想到的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当年做了什么?他经历过什么?有谁曾经与他为师?他曾经几岁患病?

  那些种种经历,又有多少是诱发了他做出了这首歌曲来的因果?

  不说那些已经故去的人,即便是当世的歌手,真正能够说出这些来的,即便是粉丝之中,都少有人在。

  苏青前世上中学的时候,就曾经听说过一个乐师的名字,叫做阿炳。

  他有一首传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只是当初的苏青,当真是不求甚解,后来随着年长,逐渐发现,似乎身边能够知道阿炳的人,也只晓得《二泉映月》这么一个名字,至于多少人听过,反而没有。

  苏青也是在后来偶然的一次机会,听到了《二泉映月》的全曲。

  当然并非是阿炳弹得,但同样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二胡乐师。

  初次听闻这首二胡曲的时候,苏青就惊为天人,那个时候的苏青已经逐渐开始喜欢华夏的古典乐曲,那次听完之后,苏青才开始去了解这个叫做阿炳的盲乐师。

  直到了解了一些阿炳的背景之后,苏青才明白,这是一位高产的乐师,所作的曲目,并非一曲《二泉映月》,只是实在是这一曲的名头太大,以致于苏青这样的后生,只晓得这位双目失明,只晓得有一曲《二泉映月》。

  后来苏青找到了当初阿炳晚年的时候,录制的《二泉映月》,说句实话,当时的阿炳已经年迈,拍摄的也很仓促,听起来反而不如苏青第一次听到别人弹奏这一曲时那么震撼,但是始终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味道,留在苏青的心中,让苏青印象异常的深刻。

  直到今世,苏青跨入仙域大世界,走上了修行之路,如今更是站在南域当代乐师前端,再度回首看来,才明白阿炳的二胡之中,所蕴含的叫做意境的东西。

  ……

  仙曲大赛提供的乐�